潘向东认为,未来电子支付将会和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结合,金融行业将面临重大变革
■本报见习记者 倪楠
支付领域正发生时代巨变。
“微信还是支付宝?”这句话已经成为当前日常支付场景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与之相应的是,“这是找您的零钱”“请输入一下您的银行卡密码”,类似的提醒正在越来越少,渐渐远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现金、银行卡为主的传统支付方式正在被第三方移动支付所取代。
“电子支付和互联网购物相互促进,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近日,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诸多新兴产业的崛起与壮大,形成了网络经济的规模效应。
“支付巨头”崛起的三大原因
“支付方式不断进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用户无需使用现金或银行卡即可完成购物,且不用担心资金丢失。支付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消费选择也更加多元与灵活,消费体验大大提升。除了收付款、转账汇款、充值还款等基础功能外,与移动支付相关的生活缴费、保险理财等领域的应用也应运而生,不仅为消费者的日常支付提供了便利,也丰富了金融产品消费模式,促使个人理财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转移。
目前消费者使用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银行卡支付、网银支付、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二维码刷脸支付等,参与主体主要是各大商业银行以及银联开发的移动支付和互联网公司开发的第三方支付。从目前发展态势看,第三方移动支付已成支付市场的主流。
付一夫评价说,在大众消费场景中,支付格局大体表现为“2+1+N”,其中“2”即微信和支付宝,“1”为银联云闪付,“N”则为其他支付平台。
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勾勒了目前中国支付领域的“版图”:支付宝以53.8%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财付通以39.9%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二位,剩下企业加在一起市场占有率不到10%,分别是京东支付、易宝、苏宁支付、快钱、银联商务等。
“从市场份额及影响力上看,微信和支付宝的确占据绝对的强势地位。”付一夫认为,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腾讯和阿里分别拥有强大的社交与电商生态体系,并且后台技术实力也极其雄厚,足以在获客和高频次支付处理上占得先机;另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伊始,微信和支付宝就快速全面地抢占用户线上线下的各类消费场景,范围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市场地位;此外,第三方支付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体量较小的支付平台很难盈利,唯有巨头才更有机会留在市场,这也是微信和支付宝占据绝对强势地位的又一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布局
随着第三方移动支付巨头“抢食市场”,其他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和众多银行也在谋求更多的转型与发展。
“在巨头垄断局面下,其他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其中,京东支付的发展势头较为迅猛。”潘向东认为,通过全面布局,京东支付的市场份额已经跃升至该领域的第四名。
京东数科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京东支付的发力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逐渐消化京东集团内部的资源,二是不断开拓京东集团外部的场景和用户。
对于银行在支付方式中所处的位置,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整个支付产业链来讲,银行是比较靠后的位置。但是现在有了一个变化,银行开始发力打造自己的移动支付系统,从为支付机构提供银行账户的后端,逐渐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前端。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较小,相比于传统的资产类金融业务,创收能力较低,商业银行并没有深度参与移动支付业务,只是配合移动运营商将其作为增值业务来进行。”潘向东对记者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得到各方关注并呈强劲增长态势,已威胁到了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业务。为强化其在支付领域的市场地位,保持商业银行的支付功能不被新兴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所弱化,各大商业银行都已开始在移动支付领域积极布局。
潘向东称,目前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布局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远程支付领域。商业银行推出各自的手机银行,提供线上远程支付业务。在该领域,商业银行目前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二是线下支付。由于市场占比较低,商业银行纷纷参与到移动运营商、银联、第三方机构和终端设备生产商等主导的线下支付产业链中,为其提供后台结算服务,实现利益分享。
移动支付催生出很多新兴产业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催生出了很多新兴产业。”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较典型的就是网约车行业和外卖行业。
易观国际《中国网约车市场分析报告2019》数据显示,网约车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三年增长超400%,专快车占比超70%。Analysys易观分析,2018年移动出行市场总交易规模达3112.77亿元,其中,专快车领域占比最高,达71.48%。2015至2018年整体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复合年增长率达50.01%。
而外卖行业,根据Analysys易观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405.6亿元人民币,环比上涨10.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高达108%。2018年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4415亿元。
易观国际研报分析认为,分析餐饮外卖行业的竞争,已不能从单独业务线视角去考量。互联网餐饮外卖行业跳出“餐饮外卖”这一局限,着眼于更完整生态圈的部署,包括本地生活服务全场景业务线的协调,商户的数字化管理运营,配送物流网络进一步构建等方面。
“电子支付和互联网购物相互促进,这导致购物更加便捷、高效,一些传统的厂商开始衰退,一些新兴行业开始发展起来。”潘向东认为,从支付方式的改变对金融业的影响来看,电子支付的一些存款、信用卡等功能,已经开始局部取代传统银行,银行网点、ATM机的需求也下滑。电子支付还带来网上理财的迅速发展,银行等传统理财渠道受到挑战。未来电子支付将会和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结合,甚至央行也可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金融行业将会首当其冲,面临重大变革。
“目前私人电子货币已经获得很大程度发展,未来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也可能会发行,这将对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电子货币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货币更是具有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优点,能够极大地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潘向东进一步对记者解释,央行发行的电子货币,可以消除未来负利率的下限,使货币政策走出“流动性陷阱”,是未来应对通货紧缩的重要方式,对宏观调控形成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