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市场,基金公司将运营业务外包的运作已相当成熟,这一形式有望在国内新设立的基金公司试点推广。据了解,多家银行及券商欲参与公募运营外包试点,部分机构已通过了基金公司方面的遴选,等待监管层的现场检查。
多家机构筹备
公募运营外包试点
2017年6月,证监会批复东方阿尔法基金公司设立时,同意该公司将注册登记和估值核算业务外包给招商证券。时隔两年多,业务外包终于出现新的进展。
“一些想拿资格的服务商在等监管层进行场检。”一位券商人士透露,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都在拟试点机构名单之中。
“在场检过程中,运营外包商及基金公司都要接受检查,将运营外包出去的基金公司,部分事项由外包服务商来履行,如系统、人员及场地的准备工作。”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一位券商人士透露,一些托管业务规模较大的券商在积极准备。未来公募运营外包业务潜在空间很大,有实力的机构都希望获得资格。
“2017年招商证券试水公募基金运营外包,不少同行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有的银行成立了运营外包处。但随后一两年,新基金公司设立速度放缓,对运营外包需求较少,银行已经成立的运营外包处,维持不了成本开支,运营外包之事都搁置下来。”一位国有银行人士说。
据上述国有银行人士介绍,目前银行及券商的外包业务主要用于私募及基金专户。相比银行,券商对外包业务更为积极。“新设立的基金公司都采用券商结算模式,券商正好可以把专户外包、经纪业务打包营销。”据其介绍,他所在银行与基金业协会沟通过申请公募基金运营外包事宜,也会考虑申请相关业务资格。
运营外包更适合新公司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看好公募运营外包业务的发展前景。“运营外包对新基金公司吸引力很大。基金公司的后台运营成本很高,未来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产品数量增加,成本更是会逐级上升。若是有成熟的服务商,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何乐而不为呢?”
据其了解,目前部分“私转公”的基金公司,在私募阶段的运营均采取外包模式。申请公募资格时,为达到相关要求,才自己运营。事实上,部分专户产品还是继续沿用外包模式。
一位次新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有的基金公司将TA、估值、清算等运营业务外包出去,可以节约不少成本。他认为,资产管理行业要聚焦资产管理业务,其它事情可以外包,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
“运营外包不会影响基金公司业务开拓、产品研发、投资研究等业务,只是关系到后台的运营效率及成本平衡问题。”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说。他认为,不同规模的基金公司对运营外包的态度有所不同。“大公司有自己的运营团队,不会大规模裁员,且大公司业务较为复杂,涵盖公募、专户、ETF、封闭式基金、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转为外包业务比较困难。而且,自己运营响应速度要快一些。相比之下,运营外包更适合新基金公司,部分新公司只有股票或债券基金,若不打算开展复杂业务,运营外包是比较合适的模式。”
不过,也有一些基金人士认为还是将TA、估值、清算业务放在公司内部比较好,全盘控制,更好协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范大鹏在《我国公募基金后台运营外包的调查及分析》文章中指出,除了东方阿尔法基金,目前已成立的公募基金都是自行搭建后台运营体系。考虑到替代成本高、响应速度能力,目前绝大部分基金公司,特别是已上规模的公司,没有运营外包的需求。但是,从欧美过往经验来看,一旦运营外包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将会大幅降低整个行业的后台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据上述文章分析,根据国外的业务探索路径,结合国内的行业特性与监管情况,预计未来国内外包服务提供商可能来源于三类机构:第一类是托管银行,他们在提供托管服务的同时,为基金公司提供运营外包服务是水到渠成的。第二类是规模较大的券商,他们拥有的研究团队和数据分析能力是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同时也配备了不俗的硬件设施和业务系统软件,拥有成规模的后台运营团队。第三类是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公司,大型公司剥离出后台运营部门,成立独立的子公司从事专业的基金运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