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蚂蚁金服芝麻信用与花呗事业群总经理文澜
■本报记者 李冰
近年来,国家对信用体系建设一直颇为重视。征信体系的建设,对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机制起着重要作用,这把“尺子”量得是否准确,对参业机构的成长、进步显得尤为关键。
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成立于2015年1月份,也是央行首批允许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8家机构之一。
2018年,芝麻信用迎来了最重要的一道“坎”。2018年初,央行批准了国家首个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却并未对首批允许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8家公司下发个人征信牌照。随后芝麻信用“被迫”进行业务调整,开始退出个人金融信用业务。
但有意思的是,芝麻信用却作为百行征信的股东之一存留。资料显示,百行征信股东包括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等。
在牌照受阻时隔一年多之后,芝麻信用目前情况如何?蚂蚁金服芝麻信用与花呗事业群总经理文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予了解答。
《证券日报》:在2018年,因为牌照的问题芝麻信用做出了哪些业务调整?
文澜:芝麻信用一开始的确希望能够服务于金融信用。当然所有业务发展中,合规是第一要素。金融信用曾是芝麻信用的一个探索方向,由于没有获得央行个人征信牌照,芝麻信用在2017年、2018年便逐步退出个人金融市场。如今芝麻有两块业务,一个是企业信用,一个是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我们有经营许可,有相关牌照。但是在个人信用方面,从免押以及租赁行业,到轻会员还有信用购的尝试,都是在商业信用领域和个人信用领域,已经不涉及到金融机构服务。
《证券日报》:我们知道百行征信是经行政许可的唯一持牌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此前市场也颇为关注股东与百行征信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作为股东之一,芝麻信用与百行征信是否有数据方面的合作?
文澜:目前芝麻信用和百行征信没有实质上的合作,芝麻信用和百行征信只是做一些技术上的交流。我们没有业务需求去查征信或者报征信,和百行征信不会产生任何数据上的交集。
《证券日报》:最近一段时间数据安全问题受到很多人关注,作为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是什么?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集团内部对我们提供的数据占比多少?除了阿里系的数据来源以外的数据来源大概有哪几块?
文澜:芝麻信用在数据获取上没有内外部之分,而且内部会划更大的红线。目前所有芝麻信用在用的数据只来自于场景端用户的授权,且内部不能够直接将数据给到我们,芝麻信用必须在场景端独立去合作,例如用淘宝的数据,都需要在淘宝端获得消费者的授权,所以不需要我们内部去持有这些数据。我们不拥有对于这些数据的所有权,不拥有对于这些数据加工完以后的使用权,所以芝麻对数据安全隐私和独立性方面做的比较严谨。
《证券日报》:想请教一下,如何防止数据的过度搜集和使用?包括前段时间有一些爬虫业务公司被查,里面也涉及到数据的搜集和使用问题。在刚刚提到的数据方面,哪些数据对于个人信用分来说是真正必要的?
文澜:芝麻信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只限于场景内。第二个原则是最小化。当然最小化是芝麻信用内部,不管从系统层面还是从整个公司的机制层面,如果要定一份这样的用户协议的时候,从公司管理的角度会有数据安全团队,有隐私办,有内控,有法务,有合规,所以我们是在打通关的,每一关都会说你这个业务要做什么、是否必须要拿用户的这个数据。另外,对于数据的安全和规范使用,在整个蚂蚁体系里面经常有很多自查体系,来保证中间的合规性。而且芝麻信用内部组织设立过程中,无论是风险团队、合规团队、还是内控团队,都和芝麻信用业务团队保持中立,并通过不定期的流程规范和审查来确保中间的合理性。
《证券日报》:芝麻信用像是蚂蚁体系或阿里体系的一个基础设施。目前芝麻信用有盈利吗?有没有考虑到芝麻信用自身的盈利点?
文澜:我觉得2年-3年都不会探讨这个话题(盈利),信用这条路还很长,这个业务从我们现在的定位来讲,更多的是一个心愿。其实如果有机会做金融信用确实很容易盈利,但不做金融信用,我觉得全世界目前都没有关于非金融信用的信用机构如何营收的方案。如果是一个商业机构,肯定会考虑营收。但芝麻信用现在做的很多商业服务,优先想到的是如何解决中间的痛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再去看有没有可以收取合理费用的可能,这个我们也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