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守商业性财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与国际先进同业持平的中长期目标,业务结构逐步达到国际上非车险占比60%的结构性目标,实现规模、效益与结构同步提升优化,成为集团市值支撑的压舱石。”11月1日,中国人保2019年投资者开放日上,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建民称。
实际上,受新车销售量下降、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的影响,车险保费增速趋缓,财险公司转型迫在眉睫。
作为备受市场关注的财险三大巨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显示,车险保费增速都有所下降,非车险业务则呈现高速发展发展趋势。
车险高增渐成往事
近日,财险老三家前三季度业绩均已披露。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04.56亿元、1968.75亿元、3317.55亿元,同比增长12.9%、8.7%、13%。
从车险保费规模来看,上半年这三家公司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分别为:人保财险1891.74亿元、平安财险1386.83亿元、太保财险674.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3%、5.3%。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家公司中,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最高的为平安财险仅6.3%。在市场人士看来,非车险业务一直是行业寻求的新业务增长点,从而实现车险和非车险业务的平衡发展,上市险企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和非车险业务发展。
人保财险总裁谢一群表示,车险的发展的确遇到了天花板,目前到了竞争非常激烈的程度。
“今年我们的车险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主要是今年的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对三家市场发展份额较大的公司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另一方面,人保拥护监管机构整治市场乱象,自觉严格执行报行合一。特别在7月份,我们做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实行报行合一。”谢一群称,车险仍是人保财险的重要险种,即便是占比到了40%仍然是最大的险种,也是最有效的险种。
不过,从业务结构来看,三家上市财险公司的非车险业务增长均快于车险。
三季报显示,平安财险非机动车辆保险和意外与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分别是486.36亿元和95.56亿元,同比增加11.2%和37.9%;太保财险非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收入为330.09亿元,同比增长32.3%;人保财险非车险中信用保证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502.04亿元、180.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及128%。
与此同时,老三家的非机动车辆保险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以人保财险为例,前三季度非车险保费占比达到42.98%,去年同期占比为36.88%。同时其他两家公司的三季报显示,太保财险、平安财险的非车险业务占比分别为32.85%、29.56%。多份研报均预计,非车险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产险结构发生变化。
“重点发展非车险。因为这个领域是一个蓝海领域,特别是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非车险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谢一群说,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个人保险、健康险等非车险领域是发力的重点领域。
缪建民认为,优化业务结构不是为了简单的减少或降低车险的发展速度,而是为了防止对车险业务过度依赖。一个财险公司对车险业务过度依赖,会产生对其他险种开拓力度不足的现象。从更长期角度来讲,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传统车险业务的商业模式都会面临颠覆的风险。但短期来讲,车险还是“吃饭”险种,要在做大做强车险的基础上,优化业务结构,使财险可以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重拳整治车险乱象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不断加大对车险市场的监管力度。比如,加强渠道管理、明确银保监分局对车险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等。
2019年初,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共5家地市级分支机构被监管当局暂停商业车险业务;此外,保监会在近期下发的《关于明确银保监分局对车险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有关事项的函》中明确,银保监分局可对相关地市级及以下保险机构采取责令停止使用车险条款和费率的监管措施。这些都体现出监管部门对车险手续费乱象从严监管的决心。
在严监管背景下,车险市场已发生积极变化,车险综合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综合成本率是财险公司用来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包含公司运营、赔付等各项支出。综合成本率100%时,即代表收支相等,如高于100%,则表示支出高于收入,产品亏损。
总体来看,平安财险综合成本控制得最好。综合成本率方面,前三季度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96.2%,持续优于同业,下降明显;中国人保的综合成本率为97.9%,有中期稍有上升。
平安产险将AI图像定损技术植入“平安好车主”APP,支持用户进行免费的外观损伤自助检测,检测成功率95%。光大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平安财险综合成本下降原因主要由于以平安好车主APP为依托的渠道优势,该平台56.25%的注册用户已成为平安产险客户,预计财险全年综合成本率会进一步降低。
车险去中介、降成本大势所趋。缪建民认为,要通过优化商业模式降低负债成本。“如果中介手续费不降下来,保险公司的成本不可能降下来。只要优化商业模式,降低负债成本,资产端收益率就可以实现资产负债的匹配。首先是从短期来讲,确保资产端的收益率和负债端成本匹配;其次是做到久期匹配,降低再投资风险;最后是加强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