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深兰科技创始人 董事长 陈海波
陈海波,1969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国际工商管理硕士。2014年,陈海波带领团队创办了深兰科技,业务布局覆盖智能汽车、智能环境和智能城市等领域,并组建了深兰科学院。2019年9月22日,深兰科技与百度、海梁科技三家企业拿到了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
精彩看点
从市场需求入手挖掘技术场景落地
刘晔:在今年9月份,深兰成为了少数几家拿到全球首张无人驾驶商用牌照的企业。
陈海波:对的。
刘晔:所以其实我们也很好奇,到底为什么深兰可以成为首批拿到牌照的企业?
陈海波:您说的那个城市是武汉,武汉可以说是全球第一个发出了无人驾驶商用牌照的城市。首先,测试牌照通过以后,武汉觉得我们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可以商用了,所以它给我们和百度等三家企业,一起发放了自动驾驶的商用牌照。商用牌照也就是意味着,第一,自动驾驶技术得到了商业化的验证;第二,也是自动驾驶从测试转向商用的一个重要的有意义的里程碑。
刘晔:那做完了公交之后,您可能会切入到更小型车的领域当中吗?
陈海波:对,我们第二个重要的领域叫智能环境。我们调研了很多领域,我们觉得环卫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什么?现在中国的环卫工人,平均年龄都是55岁以上。那么机器替人,一定是未来方向。环卫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室外,就是扫马路。第二部分是室内,就是叫保洁。我们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又推出了三款不同型号的自动驾驶环卫车,我们叫做熊猫扫地王。它可以早晨设定好,四点还是五点起床,自己去扫马路。那么在扫的过程中,当然常规的避障、红绿灯识别、溜边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它一边干活,一边生成各种报告,如果后台有人的话,他能看见,比如用了多少水、扫了多少地、遇到多少人、扫了多少垃圾、储备量是多少、电量还有多少,这些数据后台都有,也可以在手机上看。
刘晔:环卫公司的这样一个领域,跟我们其它的一些无人驾驶的公司,或者人工智能的公司,可能是做私人的乘用车,好像选择的方向是不太一样的。
陈海波:深兰要做的一定是软硬都抓在手上。所以我自动驾驶的环卫车、洗地机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我常州的机器人工厂生产我所有的这些机器人产品,也是挺好的。所以我自己个人的感触叫“做强两端,打通链路”。做强两端就是一端是技术端,深兰的科学院、六大院所,要解决基础支撑,那么另外一端就是市场端,一定要能够深刻理解市场,找到痛点;打通链路,就是一定要整合上下游,建立硬件壁垒,硬件是一个壁垒,不是每个科技公司都可以仿的,那么来打造一个自有竞争优势的生态。
钱学锋:我一直觉得,软硬兼备的确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从目前来讲,我看了所有的想做软硬兼备,包括美国之前做软硬兼备,做得最好的思科也不行了。国内目前的确有一家软硬兼备是个巨头,就是华为。所以深兰在这方面,其实也有巨大的前景和挑战,也有很多的风险,就是怎么样能够真的让它兼备起来。而且软的和硬的越成功,它的不相容性就越大。
刘晔:我看陈总的表情,钱总说到您心里去了。
陈海波:对,有很多辛酸泪。2017年我们决定开始软硬兼备的时候,我们发现要找人,我们都不知道什么人是我们要找的人,因为本身我们是做软件的公司。第一批班子2017年搭建好,开始试产机器人产品,结果只能够做样品,商业运营不行,出去以后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你离批量生产的稳定性又有很多问题。我们不知道在这方面花了多少日日夜夜,不知道多少次返工,多少汗水,多少泪水。
智能公交如何解决公交行业两大痛点?
陈海波:我们研究公交车的时候,我们发现公交车的痛点有两个。第一个是亏损,全球的公交车运营都是亏损的。那么第二个痛点就是乘客坐公交车很无趣。第一个,如何增加这个公交车盈利的来源。我们用计算机视觉,做了一个叫眼控广告系统。公交车上每一个屏幕,我们可以在播广告的时候,我知道谁在看,这样就解决广告业最大的一个痛点叫无法统计广告到达率。那么我们向广告商收钱,向品牌商收钱就非常容易。第二个,我们把我们机器视觉、无人零售的技术用到了车上,我们在车上做了一个车载便利店,就是像自贩机一样的,可以扫手开门,拿走商品,关门自动扣钱。
刘晔:您的手脉识别也用上了。
陈海波:对,用在上面了。那么车里面呢,我们还加上了机器视觉的危情处理系统、防盗系统。这样就杜绝了很多小偷小摸上熊猫公交,保证了乘车人的安全。另外我们车上有很多交互的屏幕,我们在车上可以看大片,这些我觉得为乘客增加了一些乐趣。
钱学锋:公交车应该是to G的,所以应该讲在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里面,实际上面最大的推手,我觉得第一个是to G,第二个是to B,第三个现在还是to C。to C现在落地的应用还不多,但是这个可能是个过程,什么时候能够B端和C端火起来,整个行业离繁荣点就不远了。你可以在上面搞个熊猫问路,或者熊猫答疑,这个就通过公交车整个把你to C端的产品慢慢延伸开来。
刘晔:所以一个好的产品,它可以激发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对于零售行业智能化不是刚需
刘晔:我关注到陈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经常会谈到,我们如何用人工智能去赋能零售这个行业。那么到底我们智能零售这个领域,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
陈海波:我2014年在推机器视角的无人零售,那么我们扫手进店,自由选购,拿走了自动扣钱。你看我们在公交车上用的,也是拿了就走,take go系统。我们给很多企业提供的无人零售技术,都是深兰的take go系统。
刘晔:那目前整个的应用落地的情况怎么样呢?
陈海波:take go系统我们很早推出,支持过很多的零售企业。但是在前两年,新零售这个市场趋冷,趋冷的原因是因为盈利模式有问题,就是中间的环节运输,这些成本越来越高,而零售因为受电商的影响毛利越来越低。所以因为无法盈利,资本撤出新零售这个市场,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订单量也在减少。
钱学锋:应该这么讲,不是资本撤出,是因为这个行业的确是没有找到它的盈利点。刚才讲实际上零售这个行业是低毛利的,所以它一方面本身就很难赚钱,你还让它有大量的投入来智能化。所以对于零售行业,智能化不是个刚需,不是个must to have,是个nice to have。所以自然地过了两三年, 那资本撤出这是必然的。因为资本是理性的,它需要你最终还是要赚钱的。所以从这点来讲,我觉得新零售的确像刚才讲的,其实理想很丰满,但是慢慢做了几年以后,骨感的现实就体现出来了。
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出品
编 导 康菊霜
责 编 朱琳
制片人 蔡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