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明山
中国800万金融从业者,很多人是在年少时便有了自己的金融梦,金鹰基金杨晓斌就是其中之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杨晓斌回忆道,自己是从中学正式接触到金融学,当时更多的是从电影里和书本上理解金融学,在北大读完本硕后,杨晓斌从公募基金研究员开始,终于踏踏实实的成了一名金融从业者。
从银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员、首席宏观分析师,到金鹰基金多个组合的基金经理,再到金鹰基金科创板投研小组组长,杨晓斌坦言,“我在这条路上走的弯路可能相对少一些,从研究员一路走过来,在股票投资上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是很幸运的,从事金融工作近十年,我一直深爱着这个行业。”
杨晓斌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他在投研过程中一直坚信两句话,即“万物皆周期”和“投资的逆向思维”。“这是两句独立的话,但是在投资过程中是分不开的。只有精准把握了某个行业的周期,才能在别人都持悲观态度的估值底部逆市买入,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最大的超额收益。”
进入金融行业“最初”:从宏观策略分析开始
2005年,杨晓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始了美好的大学生活,2008年找工作时刚好面临着全球经济危机。杨晓斌回忆称,那时并没有立即决定读研,是在面试时才发现当年的就业环境有多差,另一方面,他的职业规划更想从买方开始,但当时本科毕业的背景很难在他满意的买方机构拿到offer。
就这样,杨晓斌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继续进修,硕士毕业后他终于正式成为一名金融从业人员。杨晓斌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银华基金做宏观策略研究员,“那时,行业内开始关注起宏观策略研究,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框架逻辑也逐步被引进到国内,基金公司都有对这个岗位人才的需求。其实不止是我,很多人都在追求去做宏观研究相关的工作。”
相比其他行业研究员,此前从事宏观策略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杨晓斌投资风格。细分行业的研究员,对其研究的行业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行业中进行资产配置,最终挑选出上涨概率最大的股票;宏观策略研究员,其优势在于更清楚整个市场所处的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哪些资产以及行业处在景气度上行周期。
杨晓斌进一步举例称,宏观策略研究背景出身的基金经理优势在于他清楚当前投资在股市的仓位应该是多少,相比黄金、债券等资产的投资性价比是怎样的。“我们在做资产配置时,首先要确定的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选择多高的仓位,然后看应该在哪些行业中去进行配置,最后再落实到个股选择上。”
成功“进阶”基金经理:形成独特的投资风格
2018年2月份,杨晓斌正式加盟金鹰基金,并在两个月后开始管理金鹰灵活配置混合,如愿成为了一名公募基金经理,目前,他参与管理的基金产品还有金鹰产业整合混合、金鹰元禧混合、金鹰元安混合。
值得一提的是,由他独自管理的金鹰灵活配置混合,在去年持续下跌行情中仍保证了3.14%的回报率,用他的话说:“为客户获得稳健且可持续的回报是我投资工作的最重要目标。我不盲目追求业绩极致的优秀,但我相信只要每年都能让市场看到你业绩稳定在前30%,你肯定不会默默无闻下去。”
谈及股票投资,杨晓斌明显严肃且认真了几分,没有了他分享自己生活时的风趣和幽默。他表示:“无论是研究周期还是研究基本面,我们首先要清楚股票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之前做过细致的研究,研究发现过去二十年,每一年盈利增速最高的上市公司组别往往是股票涨幅最高的组别,这个结果一直提醒我,买股票背后的实质逻辑,其实是你参与到这家公司的投资中去了。我们赚的永远是企业盈利的钱。”
他进一步分析称,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要确定某家上市公司所处的周期位置,其所处行业景气度是在改善还是在变坏、其盈利增速是在上行还是下滑、业绩增长是否具备持续性等,“我们把握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实际上是决定后面股票上涨与否的最重要因素,这一点是我们要时刻想清楚的。”
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杨晓斌反复提到了两句话,即“万物皆周期”和“投资的逆向思维”,也正是这两句话形成了他自己的投资风格。
他对记者表示:“这是两句独立的话,但是在投资过程中是分不开的。万物皆周期实际上是讲把握每一类资产、每一个行业的周期属性。譬如为什么今年电子产业链、养殖和白酒股上涨,为什么今年龙头白马股的估值溢价持续上升,这些本质上脱离不了行业以及宏观周期的波动,脱离不了宏观不确定性上升,无风险利率下行的环境。看清楚股价上涨背后的逻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布局下一步操作。逆向思维在杨晓斌的眼里则是指具备独立判断实物的分析框架和能力,降低个人投资决策的从众心理。”杨晓斌补充说道:“我们在投资时要有具备逆向思维,其实是指要在一个相对悲观的市场环境下,能够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跟其他的市场参与者有不一样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逆趋势操作,而是说我们要敢于在大家都过度悲观的时候入场、在市场过度乐观时果断离场。而这往往需要具备很强的周期思维去帮助自己克服这种思维惯性。”
投资生涯再“晋升”:兼任科创板投研小组组长
对各类资产、各个行业周期的准确把握,也帮助杨晓斌在近两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金鹰灵活配置混合去年3.14%的回报率也印证了他所说的“在市场过度乐观时果断离场”。
对近两年股票仓位的控制,杨晓斌回顾称:“众多宏观变量都提前显示,市场在去年的盈利周期见顶,需要我们大幅减仓;仓位在今年一季度期间慢慢加上来,并一直保持在高位,主要配置的行业是可选消费和医药行业;三季度时注意到科技行业景气度有很好的表现,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的配置,在三季度末时组合基本达到满仓。”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在今年三季度末时,杨晓斌对所管理基金的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可选消费、医药、科技、地产、汽车这5个行业。可选消费和医药行业对经济形势的相关性不大,并长期受益于经济转型的过程,是杨晓斌作为底层配置的首选;科技和汽车行业则是明显的行业周期向上,符合基本投资逻辑;地产行业已经能够看到拐点,杨晓斌进行了“左侧布局”。
除担任基金经理外,杨晓斌还拥有了另一个身份——金鹰基金科创板投研小组组长。
实际上,今年7月份科创板正式开板前,市场对打新的分歧非常大。自上而下看,科创板是国家在长期经济转型布局上的重要抓手,代表了未来新经济的方向,投资者们都非常关注科创板的投资机会,而杨晓斌先前也一直在公开场合提示科创板的几方面投资机会。但在第一批科创板发行潮开启的时候,许多投资者普遍都持怀疑态度,其中主要是担忧半年的“锁定期”可能会给投资组合净值带来较大的波动性。
然而,杨晓斌表示,“科创板在规划初期就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改革,比较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发行价过高带来的股票上市后的回撤。此外,我们也研究了历史上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初期的表现,考虑上股价可能的波动,打新策略整体风险收益比依然较高。因此,我们从开始第一批就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