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0日晚间,六家国有大型银行今年三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前三季度六大行合计实现净利润9329.17亿元,同比增长5.73%;六大行营收总额接近2.5万亿元,业绩实现稳健增长。分析人士认为,六大行今年前三季度总体资产质量稳定提升,金融科技成为普遍发力重点。
主要业绩指标稳中有升
数据显示,六大行前三季度的主要业绩指标稳中有升。“宇宙行”工商银行再次在营收和净利润上拔得头筹。营业收入方面,工商银行仍保持着王者地位,2019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469.42亿元,同比增长12.11%,增速为六大行第一;营收规模“亚军”为建设银行,该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396.35亿元,同比增长7.66%。
中国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163.33亿元,同比增长10.69%;农业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749.81亿元,同比增长3.83%;交通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762.93亿,同比增长11.70%;邮储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105.58亿元,同比增长7.14%。
工商银行的盈利规模同样稳居六大行首位,该行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2517.12亿元,同比增长5.04%;邮储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最快,实现净利润543.44亿元,同比增长16.33%。建设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253.44亿元,同比增长5.25%;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95.79亿元,同比增长4.11%;农业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817.91亿元,同比增长5.81%;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01.47亿元,同比增长4.96%。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今年前三季度,国有大行的资产质量实现了稳中有升,提质增效态势持续向好。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银行不良余额为1765亿元,不良率为1.37%,比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该行加大不良清收处置力度,提高处置效率,1-9月累计化解不良资产94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2.24%,保持较高水平。
中国银行前三季度累计完成1000亿元境内优先股、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以及400亿元二级资本债的发行,进一步优化了资本结构。截至9月末,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5.51%。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不良贷款总额较上年末有所增长,但不良率均较上年末下降,拨备覆盖率均较上年末继续提升,增强了银行抗风险能力。
截至三季度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397.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7.01亿元,但不良贷款率为1.44%,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98.09%,比上年末提高22.33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额为2113.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3%,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18.28%,较上年末提高9.91个百分点。
竞相发力金融科技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国有大行今年以来普遍发力金融科技,在该领域采取了多项举措,以科技力量促进发展新机遇的诞生。
中国银行在打造特色数字化银行的同时,不断推进手机银行线上产品和场景建设,上线ETC发行功能,实现与路网中心ETC互联网发行平台总对总互联,成为首批对接该平台的金融机构之一。加大金融科技应用力度,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同成立5G联合创新应用实验室,与中国银联等多家机构联合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等。
交通银行加速推进集团智慧化转型,在队伍建设、机构布局、营销拓展等方面深化科技赋能。启动“金融科技万人计划”、FinTech管培生工程、存量人才赋能转型“三大工程”,为创新发展储备强大的科技生产力。金融科技子公司启动创设,并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新版手机银行也将于近期对外发布。
农业银行则是把数字化转型作为“第一经营战略”,一批重大项目稳步落地。初步搭建了线上化融资体系,打造了“农银e贷”线上融资品牌,线上融资规模较年初增长显著。成功上线开放银行平台,场景建设快速推进。此外,邮储银行也围绕用户、数据、流量、场景、平台、生态六大要素,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