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外资对A股的兴趣有增无减。作为2019年11月的半年度指数审议的一部份,MSCI会把指数中的所有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15%增加至20%,同时将中国中盘A股(包括符合条件的创业板股票)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MSCI指数。
10月28日,MSCI亚太分析应用研究部主管鲁邦(Oleg Ruban)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未来可能在新兴市场指数中的占比不断扩大,“这对外资也会带来挑战,因为A股上市公司很多,信息量也很大,随着MSCI纳入因子的扩大,部分外资的研究能力可能不够,因此纳入因子的扩大也加大了外资投研的难度。所以外资也需要用更加系统化的方法来进行投资。”
MSCI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机构用因子投资的模式来投资A股,包括量化投资机构和Smart Beta(聪明的Beta)等被动投资,否则投资者很难通过跟踪每一只个股,在三千多只股票选股、构建投资组合。MSCI风险模型就是基于因子来对市场进行降维分析,投资者可以站在因子指标的维度对市场有个整体的把握,这也是全球其他市场的趋势所在。MSCI最新模型FaCS则是一种对各种风格因子的标准分类方法。这个分类标准是从最新的Barra全球股权风险因子模型发展而来。FaCS把总共16个风格因子(Factors)归纳为八个因子群(Factor Groups):价值,规模,动量,公司质地,收益率,波动率,成长性,流动性。
鲁邦对记者表示,“3-5年前,与海外投资者提到A股的因子投资,接受度并不高,但随着A股国际化、机构化的深入,感兴趣的机构不断增加。”他提及,A股散户投资者占比仍然很大,因此相较于全球各类因子的表现而言,会有一些行为偏差。例如,比起新兴市场和全球而言,中国A股的非流动性溢价(illiquidity premium)更大,即流动性不好的股票往往有更高的收益;A股小盘股溢价相比起全球和新兴市场更强,A股中盘股相对跑输。
此外,鲁邦强调,质量因子(quality)越来越重要。“有一些因子外资更为偏好,但中国境内投资机构关注度不高,但随着外资不断加仓A股,因子表现可能也会出现变化。未来,A股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盈利质量和盈利稳定性等,这是全球投资者更关注的。”
所谓质量因子,其是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角度衡量公司质量的好坏。定义“质量”因子的关键在于对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期,即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及其所包含的风险因素,例如有机构倾向于从盈利能力、盈余质量、成长能力、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五个方面来构建质量因子。
目前,质量因子策略及相关产品在国内A股市场相对匮乏,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扩大以及Smart Beta策略在国内的日益普及,与质量因子相关的策略(如红利质量或者质量低波动策略)将愈加受到机构甚至是个人投资者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行业因子上比如白酒饮料、食品、非银行业因子等表现比较突出。截至三季度末,食品饮料板块涨幅高达近三成,领先多数其他行业。MSCI方面人士此前也对记者表示,模型本身不对因子的未来走势提供预测,因子未来走势判断更多是由投资经理自己来进行。通常来说,宏观经济,商品价格等的确对行业因子影响是比较直接的。比如油价对航空和能源行业因子。通胀预期下,投资者会偏爱食品行业。风格因子上衡量投资者行为,比如动能因子,如市场上追涨的现象一直存在,该因子的走势就会持续。鲁邦也提及,行业因子的表现往往持续性较短,相比之下,风格因子的持续性较长。
中金公司表示,他们静态测算MSCI第三步纳入将带来约1600亿元资金流入。长期来看,如果中国基本面整体稳健,外资流入仍有望保持在每年2000亿元至4000亿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