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日前发布。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今天(17日)对记者表示,今年的《方案》更加强化依法依规,坚决反对“一刀切”。
“《方案》中,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一律没有涉及,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这位负责人说。
虽然近年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重点区域秋冬季期间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部门多年的监测结果显示,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2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0%以上,
这位负责人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攻坚方案总体思路是一贯的,聚焦影响秋冬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立足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强调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措施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这位负责人说,今年的《方案》更加强化依法依规,坚决反对“一刀切”。《方案》中,强制性错峰生产、大范围停工停产等要求一律没有涉及,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严格依法依规,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此外,《方案》更加突出科学施策。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达到A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B级企业适当少采取减排措施。推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差别化指导,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展定位等,确定治理方案。
对于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城市秋冬季攻坚目标是如何确定的问题,这位负责人介绍,主要是依据各城市上个秋冬季PM2.5浓度值与过去两个秋冬季累计下降幅度分别进行分档,设定各档改善目标,上个秋冬季PM2.5浓度越高、累计下降幅度越小、本秋冬季目标越高。
同时,适当考虑各城市减排潜力,污染重的多削减,改善幅度小的多削减,重点城市多削减。三项改善目标之和作为城市的空气质量总目标。在各城市2018-2019秋冬季重污染天数的基础上,各城市重污染天数下降幅度等同于PM2.5浓度下降幅度,设定重污染天数目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PM2.5浓度同比下降4%左右,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6%。
以往的经验表明,清洁取暖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改善空气质量最关键的举措,对降低PM2.5浓度的贡献率达1/3以上。对于公众关心的今年在保障农村居民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方面有哪些考虑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供定需、以气定改,根据天然气签订合同量确定“煤改气”户数;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施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在新的取暖方式没有稳定供应前,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