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猪肉等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CPI在9月份破“3”。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这是2013年11月以来CPI再次迈入“3时代”。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同比上涨3.0%,环比上涨0.9%;PPI同比下降1.2%,环比上涨0.1%。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关于未来猪肉价格及物价走势预判,短期有望平稳,长期压力加大。预计未来一到两年之内,全国生猪供应仍将持续偏紧,从而推动猪价继续上涨,在相对高位运行,对CPI的影响也将长期化,但鉴于猪肉在CPI篮子中的权重下降和传导损耗,因而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有限。
从环比看,C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供应偏紧,价格继续上涨19.7%,涨幅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5个百分点。受天气转凉需求增加和消费替代影响,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上涨4.0%—7.7%,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3.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69.3%,涨幅扩大2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9.4%—18.8%之间;鲜果价格上涨7.7%,涨幅回落16.3个百分点。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9月份3.0%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3.1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日前表示,从当前生产恢复省份增多、仔猪料产量和种猪销量回升等迹象判断,养猪场户补栏增养信心开始恢复。
“随着非洲猪瘟疫情进入相对平稳期,各项政策落地生效,预计生产积极性将进一步提升,今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将探底趋稳,猪肉市场供应有望逐步稳定和恢复。”杨振海指出。
王军分析,当前猪价快速上涨引起的是结构性物价上涨,而不是全面通货膨胀,原因有三: 一是除去猪和油之外的其他消费品几乎都不怎么涨,猪和油上涨都源于供给冲击,而非需求推动; 二是货币供应温和未失控,“通货”稳定,M2今年8月同比增速只有8.2%,不是典型的货币推动、需求推动; 三是GDP平减指数(上半年只有1.5%)在低位徘徊,不属于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因此,当前的结构性物价上涨不构成货币政策宽松的真正制约。
PPI方面,从同比看,PPI下降1.2%,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0%,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涨幅扩大0.4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微降转为微涨,上涨0.1%。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18个,比上月增加4个;下降的11个,减少6个;持平的11个,增加2个。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总体来看,在全球经济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工业品价格上涨动力不强,叠加未来几个月基数较高,都将导致PPI继续承压,PPI的持续回落也不利于工业企业利润的修复,这或将导致工业投资的进一步下滑。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央把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性作为提升宏观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可能单兵突进,很大程度上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目前应该更多锚定核心通胀率,只要核心通胀率平稳,货币政策的重心还是应该更多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来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