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越深,秋夜的寒冷就越凝重。这一点,在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等候一场特殊音乐会的人们感受尤其明显。
接近晚上十点,人们逐渐从二楼露台的酒会上撤离,排队前往一楼,接受安检。在走进音乐会现场的一瞬间,大部分人都会为眼前的景象发出一声轻叹——350张写着号码的床,整齐地铺满整个空间,淡蓝色的被子与枕头都是提前三四个月定制的。舞台上的三角钢琴、谱架皆已就位,透过落地窗,可以看到黢黑树丛被绿色灯光点亮。观众按号码一个个入席,走到自己床边,或坐或半卧。现场如同一个即将起飞的大型机舱,只等机长莅临。
10月4日晚,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与英国作曲家马克斯·里希特(Max Richter)联合打造的“追梦·长城夜”音乐会在长城脚下开场。整个音乐会只有一部作品《眠》(Sleep),这是里希特创作于2015年的实验性作品,31首曲目,时长8小时。作曲家本人担纲钢琴演奏,并带领女高音歌唱家格蕾丝·戴维森和美国现代重奏团的弦乐五重奏一起,从22点演出至次日6点。
对中国影迷来说,里希特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音乐极简,却富有深意,著名的英剧《黑镜》,以及电影《禁闭岛》、《普罗米修斯》等都将他的作品引为配乐。
在此次亚洲首演前,里希特已经带着《眠》在伦敦、柏林、悉尼、马德里、巴黎、阿姆斯特丹、纽约等城市演出过十多场。因为对场地和演出时长的要求苛刻,以至于每场演出都是罕有而珍贵的。在美国演出时,售价250美元的门票迅速售罄,一票难求。
演出前,里希特接受采访时说,要举行这场音乐会,对音乐家和观众来说,从生理、心理上都是挑战,后勤方面则更加艰巨,从场地选址、观众组织、音乐家保障等方面都需要周密详细的计划,“每次做这个项目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能让《眠》在长城脚下落地是一件伟大的事,我要让人们铭记这个夜晚。”
8小时音乐会
没有正襟危坐,没有礼仪,也没有约束。甚至,在音乐响起之前,兴奋的孩子们还在床与床之间蹦跳。
但是,当浑厚低沉的乐声以重复的节奏缓缓响起,灯光暗下来,现场逐渐安静,缓慢沉入睡眠的气场。有人早早地裹进冬被里,躺下闭眼聆听;有情侣相互倚靠,看着舞台上的里希特发呆;有人拍现场或自拍;也有人躲在被子里,边听音乐边刷手机。
里希特像是一位催眠师,在钢琴前弹下一个个节奏。他像是带着300多人沉入深深的海底,又飞翔到空阔浩瀚的宇宙,让他们在半梦半醒的意识中,还能感受到音乐存在的痕迹。凌晨一点多,现场逐渐鼾声四起,里希特走下舞台,到茶水台喝了一杯黑咖啡。
看着观众们逐渐睡去,是里希特每一场演出都会看到的情景,他说,“观众可以是熟睡的,也可以是清醒的,但音乐始终伴随着他们的漫长夜晚,伴随时间的流逝。”
2015年,里希特在DG唱片公司发行《眠》的同时,也在伦敦维尔康姆图书馆阅读室里举行了第一次时长8小时的演出。那场非公开的演出,仅有20位观众在行军床上完成这场特殊体验。英国BBC对音乐会进行8小时全程直播,创下单部作品最长播放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是一部疯狂世界的个人催眠曲。”里希特说,他从上世纪90年代就想写一部关于睡眠的作品,直到与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大卫·伊格曼(David Eagleman)协商之后,才完成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眠》。
受到马勒交响曲的影响,里希特为《眠》创作了包含31首曲目的主题变奏,配以女高音丰富清冷的嗓音、弦乐五重奏神秘漂移的间奏曲,在8个小时中,随着人体在深度睡眠和梦境之间不断移动。
《眠》发行以来,在全球流媒体平台获得2.6亿次的播放量,巨大的成功和广泛的好评,让《眠》成为里希特最令人惊叹的作品,被誉为失眠者的音乐《圣经》。
碎片化时代的催眠曲
里希特把《眠》比喻为一部8个小时的摇篮曲,“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在加速,我认为,很多人都觉得需要一个休息的地方,需要一个休止和停顿。这就是这个作品所要做的,给你8小时的休息时间。”
里希特说,音乐与睡眠的关系,从巴赫时代就开始了。著名的《哥德堡变奏曲》,就是巴赫1741年为俄国驻德累斯顿的大使凯塞林克伯爵创作的。伯爵患上了失眠症,他的羽管键琴演奏家哥德堡于是找到巴赫,希望巴赫能写出一些曲子,帮助伯爵消磨漫漫长夜。直到今天,这部作品都是最具音乐疗愈作用的失眠者神曲。
8个小时的《眠》则是这个碎片化时代的催眠曲。它的31首曲目,似乎无始无终,随时可以进入,也随时可以走出。“作曲是一个揭秘和发现的过程。”里希特很想探索,人们在日以继夜的工作以后,大脑进入睡眠将会如何变化?能不能创作出一种音乐,像是一道风景,可以任由人们的思维与意识在其中徜徉。尤其是在睡眠这个信息相对不密集的时段内,时间如此悠长,每个人都熟悉睡眠的程度,音乐又能带来什么?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捉摸的,这是一种很难定义的感觉。”里希特认为,创作最吸引他的就是一种未知感,而睡眠就是这样,当人们在未知的睡眠中聆听音乐,那是只属于每个人的时刻,“摇篮曲是人类接触的第一种歌谣。在这样一个繁忙的时代,夜晚是我们唯一可以静下来的时刻。我用低频的音乐来重新模仿母亲子宫的声音,希望人们能回到如同母亲子宫里的那种感受。我希望人们听着它睡着,它是一次音乐功能性的探索。”
数以亿计的流媒体数据,在全球首屈一指的场馆演出并造成抢购风潮,这些都证明了里希特和他的《眠》非凡的价值与吸引力。
凌晨6点多,阳光刚透过落地窗照耀到舞台上,随着女高音悠远的吟唱,《眠》不间断的8小时演出落幕,人们坐在床上欢呼,刺破清晨的宁静。通宵未眠的里希特从钢琴前站起来,捧起鲜花,完成了他和现场观众人生中都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夜。
(本文图片由北京国际音乐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