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通过打造服务贸易大数据平台、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9月24日,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为主研究团队的课题组联合举办“2018上海服务贸易运行指引报告”发布会,上海市商委副巡视员李泓说,为推动数字贸易发展,上海启动了数字贸易潜力培育计划,2018年共实现数字贸易进出口额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6%。
作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上海的服务贸易发展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上海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916.4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302.2亿美元,服务进口614.3亿美元。
目前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已超过40%,增长速度持续快于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新兴领域和制高点。服务贸易是开放经济区域、自贸区创新试验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说。
为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补齐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上海市自2017年开始编制服务贸易重点领域的运行指引报告,梳理分析上海服务贸易各领域的产业发展趋势,在提升服务贸易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探索。在报告基础上,还出台了一系列服务贸易方面有关的政策、举措,促进了相关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
今年,上海又确定了新兴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技术贸易、文化贸易、服务外包、金融服务、邮轮旅游、中医要服务等8个领域,继续进行编制分领域的类型指引报告。
“新兴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金融服务是上海要大力发展或急需提升的领域,技术贸易和服务外包是上海要巩固发展的优势的领域,文化贸易和中医药服务是国家战略的重点规划领域。” 李泓说。
《2018上海数字贸易运行指引报告》(下称《报告》)称,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各自实施不同的数字贸易战略。上海数字贸易范畴中的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产业的发展呈增长态势,发展数字贸易优势明显。未来还有临港新片区、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带来的新机遇。
但是,上海在数字贸易产业升级方面,要素还需升级,融资能力短板有待补齐;高端人才难得、中端人才难留;数据贸易的基础环境还有待完善。在行业发展与产业规制方面,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待加强;政府监管模式需要创新和改进;一些行业规章制度还需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国际规则方面,隐私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制度还存在争议;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向“一带一路”走出去,还遇到一些障碍。
对此,《报告》建议,上海发展数字贸易要以数字内容、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为重点,打造新模式、新业态,巩固上海数字贸易的先发优势;优化制度环境,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数字贸易开放体系;集聚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好长三角协同作用;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话语权。
上海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汤蕴懿是报告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表示,除了政府要持续优化服务环境以外,还要进一步开放容错机制,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的政策制度,建立离岸结算中心,包括一些注册审批制度和自然人流动方面都要进一步的放开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