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医药主题基金业绩亮眼,成为行业靓丽风景线。仔细观察医药板块内部,结构性分化十分明显,核心资产被抱团,而诸多子行业却无人问津。对此,有买方机构认为,业绩分化是造成结构倾向的重要原因。展望后市,甄选景气度较高赛道中的优质标的,是部分买方基金经理的共识。
医药概念基金业绩亮眼
数据显示,在主动型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分类下,各类份额分开统计,名称中包含“医疗”、“保健”、“医药”、“健康”的公募产品共有99只。
剔除其中9只今年成立的产品,其余90只医药概念基金今年以来(截至9月18日)收益全部为正,且平均收益超过41.64%。而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9.72%,沪深300上涨29.87%。
其中,有33只医药主题基金年内收益超过50%,数量超过三分之一。业绩头部的11只产品年内收益更超过60%。排名第一的博时医疗保健收益超过78.93%,其余二到五名依次为广发医疗保健,年内收益67.65%;融通健康产业,年内收益66.97%;农银汇理医疗保健主题,年内收益64.67%;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年内收益62.70%。
打开绩优医药主题基金的半年报可以看到,重仓股全面飘红,年内翻倍走势的个股并不鲜见。
博时医疗保健半年报重仓的长春高新,年内至今涨幅超过120%,恒瑞医药与健帆生物也上涨超过80%。融通健康产业半年报重仓的九强生物,年内上涨超过85%。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半年报显示重仓的泰格医药年内上涨114%,益丰药房、安图生物年内上涨均超过80%。
板块内结构分化显著
尽管医药基金表现不俗,但医药板块内的分化却十分显著。“贵的奇贵,便宜的无人问津”成为了常态。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医药行业指数年内截至9月19日收盘上涨32.78%,在28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8位。
而从申万三级行业指数来看,分化明显可见一斑。以部分医疗行业内板块为例,医疗服务指数年内上涨52.15%,动态PE超过100倍;而医药商业指数上涨23.63%,动态PE约为16倍;中药指数上涨不足5%,动态PE约为24倍,甚至部分细分医药子板块年内呈现负收益。进一步观察个股层面,分化更加明显。
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板块以业绩为投资主线,呈现分化的格局。2015年至今,药监局改革、医保局成立,都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集中化、创新型的方向转型,产品临床价值不高、企业研发实力差的公司将逐渐被淘汰,各子行业龙头公司由于竞争格局的改善,业绩持续高增长。
南方基金认为,业绩分化是股价分化的核心原因,且这种趋势仍将延续。考虑到产业发展趋势,继续看好创新能力强的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和耗材,以及为企业研发提供服务的CRO/CDMO公司,另外还有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的医疗服务公司。
博时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葛晨分析指出,从年初到现在,很多医药股涨幅较大。这些公司其实绝大部分是核心资产。对于核心资产的追捧其实有较多原因:首先,之所以他们是核心资产,是因为市场觉得未来发展趋势非常确定,愿意去拥抱确定性。其次,这些公司除了有较好的前景,其当下业绩非常突出。现在虽然获得较多涨幅,但拉长时间线来看,到明年或者后年其估值或许又会回到较为合理的水平。
甄选医药景气度上行标的
对于后市,是解放思想还是估值切换,各家买方基金经理有自身的看法。但甄选景气度上行赛道的子板块,成为业内共识。
融通健康产业基金经理万民远指出,明星公司享受高估值的溢价,其中大多数是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的高景气度的板块,这些公司本身业绩增长相对比较快,相对来说是好资产。好资产溢价,这是全世界股市的共识,至于给多少倍合理,这跟当时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风险偏好等因素有关。医药的优势个股即便因为阶段性涨幅过大而回调,只要它的基本面没有恶化,时间很快会消化估值。
葛晨认为,核心资产的抱团趋势是否会瓦解,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他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看:第一是外围是否有更加吸引人注意力的板块出现;第二是这些抱团的核心资产经营趋势是否发生不好的逆转。如果这两方面都没发生变化,对于核心资产的追捧将继续下去。
葛晨同时指出,除了医药板块的核心资产之外,还有很多低位的股票。从年初到现在,医药指数其实涨得并没有那么多,因此低位股票的数量非常多。这些低位的股票有一些是在过去的两年中,被大家判定为在未来已经没有太大发展希望的公司。其实有些公司是被错杀了的,这些公司在底部的经营情况其实比大家预想的好得多,前景也没那么悲观,有可能迎来非常明显的估值修复的行情。
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基金经理郝淼表示,当前时点,医药板块内部的结构性分化较为明显,优质头部公司被资金抱团,估值相对较高。而大量业绩一般的企业看似便宜,但也有可能存在估值陷阱。医药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大发展,目前各细分领域已经涌现出龙头企业,可以自上而下选择政策友好、增速较快、商业模式较好、具有长期发展前景的领域进行重点研究。
南方基金表示,具体标的选择上仍然看好各细分子行业龙头。虽然目前这类公司普遍估值较高,但考虑到产业政策和市场竞争格局仍将持续利好龙头,这类公司业绩的确定性和可持续性将带来估值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