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明山
中秋节前,华安基金、中银基金和汇添富基金陆续发布了旗下浮动净值型货基的成立公告。加上此前已经成立的嘉实融享、鹏华浮动净值型货基和华宝浮动净值型货基,首批6只浮动净值型货基已全部成立,合计募集75.44亿元,其中中银瑞福单只基金的募集规模便有56.07亿元(占比74.3%),其余5只基金募集规模均不足8亿元。
对于中银瑞福高达56.07亿元的募集金额,有公募基金渠道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确实有些超出预料。
值得一提的是,6只基金此前发布的发售公告中均提到了200亿元的限售规模,这与最终的募集规模形成鲜明对比。《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6只浮动净值型货基均是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除汇添富汇鑫外的5只基金都采取发起式运作,目前来看,机构投资者对这类新型货币基金的兴致不高,仍钟情于传统货币基金。
6只浮动净值型货基成立 募集规模差距悬殊
伴随着汇添富汇鑫货基和中银瑞福浮动净值型货基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首批6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已悉数成立。《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6只货基的合计募集规模为75.44亿元,平均单只基金募集规模仅有12.57亿元,这与6只基金此前发售公告中均提到的200亿元限售规模有着较大差距。
8月15日,嘉实融享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基金合同生效,该基金也成为公募基金市场上第一只成立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嘉实融享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提到,该基金在募集期间的净认购金额为2.1亿元,其中包括嘉实基金自有资金持有1000万元,最终有效认购户数为2户,两家机构拼单了嘉实融享这2亿元的募集规模。
一石激起千层浪,首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募集遇冷,投资者对另外5只浮动净值型货基的期待也受到了动摇。
在嘉实融享率先成立后,便有公募知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后续几只浮动净值型货基的成立规模或许也不会太高,毕竟是首批产品,没有历史业绩作为参考,投资者不清楚这类基金会运行得怎么样。”
果不其然,紧跟嘉实融享之后成立的鹏华浮动净值型货基募集规模为2.6亿元,募集有效认购户数为11户。9月份以来,华宝浮动净值型货基的募集规模为3.92亿元,汇添富汇鑫的募集规模为3.65亿元,华安现金润利的募集规模为7.1亿元。
成立规模最高的是中银瑞福浮动净值型货基,该基金于8月14日开始募集,在9月11日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该基金最终募集金额达到56.07亿元,远远超出另外5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的募集规模,与嘉实融享2.1亿元的募集规模相比,首尾相差27倍。中银基金参与该基金自购1000万元,其余55.97亿元由44家机构投资者拼单。
新型货基发行遇冷 机构资金仍钟情传统货基
实际上,在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之前,传统货币基金的审批便已经被终止。资管新规发布,明确提出:“金融机构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净值,应当采用适当的风险控制手段,对金融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当以摊余成本计量已不能真实公允反映金融资产净值时,托管机构应当督促金融机构调整会计核算和估值方法。”
传统货币基金的审批被叫停后,多家基金公司快速申报了符合监管要求的新型货基——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不过,从2018年1月29日易方达基金首次上报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后,此类新型货币基金便一直在审批流程中,市场对于浮动净值型货基的期待和热情也慢慢散去。
直到今年7月12日,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嘉实基金、华安基金、中银基金和华宝基金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获批。《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选择的6家基金公司均是有过较大规模货币基金管理经验的公司,首批6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强调稳健运作,做好流动性管理,坚守合规底线,并要求新基金成立6个月试点期内运作规模最好不要过大。
货币基金在推出后“野蛮生长”的先例、6只浮动净值型货基的发售公告中提到200亿元的募集上限,也使得市场对于新型货币基金的期待重新燃起。直到嘉实融享带着2.1亿元的募集规模成立,大众才认识到机构资金对新型货币基金的态度——机构资金仍钟情于传统货基,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没有历史业绩作为参考,机构资金对此十分谨慎。
某公募基金渠道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此前的监管定调,这批货币基金成立的规模肯定不会很高,基金公司在洽谈机构资金上也比较省力。”对于中银瑞福高达56.07亿元的募集金额,该负责人表示,这确实有些超出预料,“不止我们公司,我熟悉的其他几家公司都是这样的情况,机构资金还是更愿意接受传统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