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企业迎来了一个“福音”: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环境部门,尽快健全宽严相济的执法机制,对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大幅减少监管频次,做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生态环境部近期将出台关于做好引导企业环境守法工作的意见,其目的是“让守法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让违法企业付出高昂代价”。
根据这一设想,环境部门将定期评定并发布生态环境守法“标杆企业”名单。而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违法违规频次高的企业加密执法监管频次;对案情重大、影响恶劣的案件,联合公安机关挂牌督办;推进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将环保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针对环境失信企业和自然人,实施联合惩戒。
根据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生态环境部将发布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进一步规范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为。根据环境影响程度,合理设置抽查比例,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和抽查结果。
生态环境部已明确,2020年年底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监管常态化,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系统“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推动建立政府部门间、跨区域间协查、联查和信息共享机制。
同时,依托在线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执法等科技手段,优化非现场检查方式,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模型,推行热点网格预警机制,提高监督执法的精准性。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曾公开向企业征求做好引导企业环境守法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按照“双随机”要求,在完成最低抽查比例基础上,对监管对象进行科学分级。对诚信守法企业,探索设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方面享受快速受理、缩短审批时间等专有权利。
根据上述意见,未来环境部门还将通过落实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第三方治理企业所得税、污水垃圾与污泥处理及再生水产品增值税返还等优惠政策,加强经济政策激励引导。同时完善污水处理费、固体废物处理收费、节约用水水价、节能环保电价等绿色发展价格机制,落实钢铁等行业差别化电价政策。
生态环境部表示,还将“全面推行项目环境绩效评价,将按效付费作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主要付费机制。”
生态环境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汪键此前介绍,按效付费机制也就是让建设方、运营方达到一定环境绩效标准,据此付费,如果达不到约定的考核标准,将给予一定经费扣减。生态环境部门正在考虑建立这些机制来推动环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