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估值水平正处于历史低位。”多位上市银行高管近期频频在公开场合发出如是感慨。
在多数券商分析人士看来,随着LPR新机制加快应用,央行降准释放9000亿元资金活水,一系列政策红包对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增长同时带来正面贡献。与此同时,A股市场银行板块目前0.76倍PB(市净率)的估值,与历史最低点相差无几,身陷“估值泥潭”的银行股估值有望借政策东风迎来修复。
降准力度超越市场预期
上周五央行的全面降准预计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认为,全面降准托底经济,政策层通过提前放松货币,以避免经济的快速下滑,也对银行业利润带来提升。基于当前银行存款、资金成本不是银行资产配置的主要约束指标,银行低风险偏好持续及经济下行、企业融资需求走弱背景下,银行释放的低成本资金将投向同业资产、债券投资,假设这部分资产收益率大行在3.07%、中小银行在3.33%(同业资产与债券投资收益率基于2019年上半年财报计算的加权时点数),从而计算出降准对银行资产端的贡献在0.54个基点左右,对利润的影响在0.46%。
此前市场忧心LPR新机制冲击银行净息差,多位上市银行高管回应称“短期冲击有限,长期影响可控”。更有不少券商分析人士认为,LPR新机制对上市银行的盈利冲击小,估值贡献大。
这一系列政策同时“呵护”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后续银行股行情值得期待。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随着LPR的推进,银行在逐步让利实体,净利息收益率必然会下降。而监管层通过全面和定向降准释放接近9000亿元流动性给银行,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150亿元,是长期利益,让利银行,减少对银行业带来的负面冲击。本次降准力度超越市场预期,城商行享受额外的100个基点的降准。
杨荣预计,此次降准将提高银行业净利润约1%,不仅抵消LPR负面冲击,同时继续修复经济,改善资产质量,提升银行业估值。据中信建投测算,此番降准,预计上市银行总计释放流动性近6000亿元,增厚净利息收益率1%左右,增厚净利润0.86%-1.46%,总计额外提高净利润77亿元到130亿元。
银行估值逼近历史底部
从历史数据看,上市银行高管的“估值底”所言非虚。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数据显示,A股34家上市银行股中,已经有23家“破净”,PB(按最近季报计)低于0.74倍的有8家,其中还包括农行、中行、交行等国有大行,最低的华夏银行仅为0.59倍左右。
一些券商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业市净率已跌回历史底部区域,甚至低于2017年年初水平,足够低的估值水平已没有进一步下探空间。
今年以来,不少上市银行相继推出了稳定股价的措施。如江阴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等发布稳定股价的提示性公告。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该行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称:“我认为中信银行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他表示,资本市场以及中信银行基本面的稳定发展,也将会促进该行股价的回升。
与此同时,此前困扰上市银行估值的资产质量“魔咒”也有望解除。华泰证券大金融首席分析师沈娟认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向好趋势明朗,半年报显示不良贷款率较一季度末下降3个基点至1.48%,其中农商行、大行、股份行的不良率降幅明显,农行、招行及3家农商行不良率降幅超过10个基点。逾期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均较2018年末下降。上市银行风险出清较早,客户相对优质,预计资产质量可保持稳健。
国信证券称,即使经济进一步下行,银行不良的暴露也会是温和的,不会出现过去几年那种大规模暴露。况且目前全行业拨备覆盖率又已回升至200%附近,安全垫已较厚,新的拨备计提压力已较小了。
“零售银行”估值被看好
对于哪些银行估值修复最为明显,野村中国金融机构研究部主管唐圣波称,虽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营挑战增大,但国内银行业和保险业估值极低,零售型银行更受市场重视。
在此背景下,零售业务转型以及金融科技布局成为各上市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整体而言,“渠道+产品+金融科技”是当前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三支柱。2018年,大部分银行把50%以上的信贷投向零售,其中信用卡、消费贷款持续成为除房贷外的重要增长引擎。而半年报数据也显示,2019年上半年零售业务仍然是各家银行发力的重点。
在本轮金融板块上涨行情中,招商银行备受机构资金青睐,接连获北向资金净流入。其底气在2019年半年报中可窥一斑:该行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42.13亿元,同比增长20.38%,占该行营业收入的57.38%。零售非利息净收入达258.20亿元,同比增长7.17%,占该行非利息净收入的57.67%。
在零售业务增速上,平安银行以“黑马”姿态实现零售业务的大幅增长,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达385.96亿元,同比增长31.7%,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6.9%;零售业务净利润108.10亿元,同比增长19.1%,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