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了,而且是组合降准。
9月6日,央行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宣布全面加定向降准,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共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约8000亿,定向降准释放10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降准是对9月4日国常会关于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政策的具体落实。降准之后,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多的资金,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资金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此外,未来我国政策灵活调整的空间依然很大。
为什么是现在?
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就目前来看,我国基本形成“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大型银行、中型银行、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分别为13.5%、11.5%、8%。从国际视角和历史视角来看,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从整体而言是偏高的,降准有一定空间。
“此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全面降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降准之后,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多的资金,资金成本进一步降低(相比MLF等货币政策工具,降准释放的资金成本最低),有助于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和能力。”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细化政策,其背后有两个推动因素:首先,当前宏观经济发展需要政策面予以支持;其次,继LPR形成机制改革旨在缓解“融资贵”问题后,央行需要通过降准,向商业银行释放低成本中长期流动性,提升其信贷投放能力,缓解“融资难”问题。
另外,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内,国务院金融委两次强调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意味着后期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向边际宽松方向调整。王青称,短期内降息措施——小幅下调MLF操作利率10至15个基点左右或将出现。目前MLF利率自2018年4月以来一直保持在3.3%的稳定水平。未来为引导LPR下行,央行或将适时下调MLF操作利率,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快落实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的措施”的政策精神。本月有两期(分别为1765亿元和2650亿元)1年期MLF到期,届时MLF操作窗口将会打开。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时降准一方面表明逆周期调节力度在加大,利好实体经济和民营小微企业;另一方面,也并不意味着全面的宽松,仍需警惕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问题。
不过,对于2019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出现了些微上升态势。董希淼称,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坚持稳健,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继续引导金融资源从低效领域退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此次实施全面降准之后,应继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有效率地进入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央行也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兼顾内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为什么要组合拳降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采取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的方式,除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之外,还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
董希淼称,这样的降准方式,体现了总量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是一次精准的定向调控。一般而言,仅在省内经营的城商行资金实力较弱,流动性相对紧张,对它们实施定向降准可以较平衡行际压力,流动性调节更加高效精准。对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而言,通过定向降准,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既可额外释放部分长期流动性,减轻中小银行的负债压力,也有助于降低负债成本,进一步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约束和利率约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从总量上来讲,普遍降准会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对进一步推动实际利率的下行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外部条件,政策希望更多的流动性资金能够流动到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制造业实体经济高度相关的领域中去。而定向降准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结构性意图,经营不出省的城商行,主要业务还是集中于本地,聚焦于主业,对这类银行降准,可以提高它们支持本地实体经济的能力。
“下一步,货币政策应更突出结构性、市场化调节功能,如基于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实施定向降准,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如通过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影响LPR,引导市场利率逐步下行。”董希淼表示。
未来“弹药”依然十足
本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组合之后,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未来货币政策依然有很多空间。
曾刚称,银行法定存款金率尽管下调了,但是还有一定的空间。最近新的LPR机制形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降低银行的信贷利率创造了条件。总体来看,未来的政策空间还是很大的,“弹药”比较充足。当然,是否会进一步的调整要看实体经济的需要,金融的核心是服务实体经济。
在业内人士看来,年内逆周期调节空间和可能性仍然存在。王青说,未来一段时间,通胀压力及其它产业调控风险依然在可控范围。在经历2017年以来的严监管、去杠杆过程后,我国宏观杠杆率较快上行势头得到遏制,这也为今年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腾出一定空间。伴随美联储启动降息过程,全球货币政策已转入宽松轨道,从兼顾内外平衡的角度判断,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灵活调整的空间在加大。
“年内央行还有可能再实施一次普遍降准,MLF利率或将出现多次小幅下调。最后,为避免大水漫灌,未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会持续发力。所采取的措施主要目标还是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提供定向滴灌。”王青说。
金融界人士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观点较为一致。董希淼称,一段时间以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从分化走向趋同,全球经济体的普遍降息,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整提供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应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种目标中寻求平衡,更好地稳金融、稳就业、稳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