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源自美国,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中美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两国私募基金在体量上存在明显差异。
截至2017年四季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注册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997家(见备注),已备案私募基金30031只,管理总资产12.54万亿美元,净资产8.31万亿美元,单只基金平均规模4.18亿美元(总资产)/2.77亿美元(净资产),平均每个管理人管理私募基金10只。再看我国情况,截至2017年四季度,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2446家,产品66418只,管理基金规模11.10万亿元,单只基金平均规模1.67亿元,平均每个管理人管理私募基金3只,平均管理规模4.95亿元。
其次,美国私募基金的行业集中度较高。
美国前十大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占比可达50%,每家管理的私募基金平均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在美国,私募基金行业是一种超越投行和共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高级金融业态,被誉为“华尔街王冠上的明珠”。对比中国的情况,私募基金行业从无序到如今走向规范发展,但仍然处于发展早期。由于政策的原因,萌芽期的私募基金多属于“地下组织”,带有比较浓厚的草根味道。后来,随着公募派、券商派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加入,“正规军”力量迅速发展,同时监管不断完善,私募基金的江湖地位才得以确立。我国私募行业也逐渐显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但与美国相比,头部私募在管理规模上仍存在巨大差距,目前头部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尚处数百亿元的水平。
第三,中美两国私募基金的投资者结构有较大差异。
美国私募基金的第一大投资者是私募基金,投资规模达到1.49万亿美元,占比达到17.90%,也就是说,美国私募基金的投资资金有将近五分之一来自于私募FOF。除私募FOF外,其他投资者构成主要是机构类,如政府养老金、企业养老金、基金会、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银行、证券公司等,美国个人投资者占比仅为9.8%,非美个人占比2.3%,合计占比12.1%。可见,在美国,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主要是长期资金。即使是个人投资者,也一般为富裕阶层,普通的富裕家庭往往通过私募FOF投资私募基金。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私募基金呈现散户化、短期化的特点。私募基金主要通过银行、券商、信托、第三方销售机构等渠道销售,导致私募基金的持有人高度分散,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投资资金主要是1-2年的短期资金,市场隐含预期收益率在10%左右。由于政策及法规的原因,投资周期在10年以上的养老金和保险等机构资金配置私募基金的比例较少,个人投资者对私募FOF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较为有限。私募金牛奖评选于2017年适时增设“组合投资策略管理公司奖”,旨在寻找具备优秀资产配置能力及投资管理能力的私募FOF基金管理人,为FOF基金在国内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