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利奇马”日前在我国沿海多地登陆肆虐,给受灾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推动指数保险的需求走高,与传统保险产品相比,指数保险具有低成本、理赔透明、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的优势。目前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巨灾指数保险已经落地,一些参与巨灾指数保险的地区已获得保险赔付。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利奇马”来袭,指数保险表现受到关注,但公众对巨灾指数保险的认知仍需加强,巨灾指数保险对精算数据、基础设施条件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报记者潘昶安戴安琪
应对“利奇马”挑战
近日,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山东等地,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利奇马”台风过后,宁波保险业共接到报案5.3万余件,报损金额4.6亿元,其中巨灾保险、农业指数保险、大中型水库超蓄救助保险、政策性小微企业财产保险等创新型险种报案达3.84万件,报损金额达6872万元。目前,相关保险机构正迅速开展理赔服务工作,全力保障受灾企业和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相关创新型险种已支付(包括预付)赔款500余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利奇马”之后的保险理赔中,指数保险表现突出。截至8月11日,人保财险收到宁海、象山、奉化区域承保的南美白对虾气象指数保险报案,总赔款预估近1100万元,目前已支付5位养殖户185万元赔款;慈溪市葡萄气象指数保险总赔款预估超400万元,已赔付10户合计近20万元;北仑区花卉苗木气象指数保险已赔付1位农场主11余万元。
巨灾指数保险是指设定高温、低温、强降水、台风、连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指数,将其作为保险赔付标准。当投保区域内指定气象站的观测数据触发预设保险赔付条件后,保险公司在短时间内进行赔付,支持政府开展灾难救助、灾后公共设施修复重建、灾后社会救助、日常防灾减灾等工作。
业内人士表示,指数保险试点已在我国多地铺开。福建首例市级农业气象巨灾指数保险项目今年8月8日落地莆田。据悉,该保单由莆田市农业农村局投保,保额2000万元,在保险期间,莆田辖内因台风、强降水灾害造成农业损失而产生的施救费用,将由保险公司进行补偿。该保险产品把巨灾保险和指数保险结合在一起,以预先设定的气象灾害指数(如风灾、冻害、强降水等指数)作为保险赔偿的依据,当投保区域内约定气象站观测到的气象灾害指数达到或超过设定标准时,保险公司即根据约定标准,对气象灾害造成农业损失而产生的施救费用进行赔偿。
今年4月18日至23日期间,广州遭遇特大暴雨侵袭,多地发出橙色暴雨预警信号,市内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积水和内涝。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出具的《广东省巨灾保险强降水指数计算报告—广州》,强降水达到了约定的触发条件,成灾指数为14.81%,广州共有21个监测站点单日降雨量超过120毫米。根据这一情况,相关险企启动了大灾应急机制,开通赔付绿色通道。按照合同约定,此次强降水赔付金额为400万元。这是广州市今年1月份开展巨灾指数保险试点以来的首笔巨灾指数保险赔款。
指数保险带来新解决方案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年至2015年期间,天灾给中国造成的年平均经济损失高达435.65亿美元,最高年度损失1275.95亿美元。1975年至2017年间,巨灾在中国造成的97%的经济损失未能得到有效保险赔付。
瑞再企商大中华区首席核保官杨静淇表示,放眼全球,世界平均巨灾经济损失敞口为64%,而发达国家仅为30%-40%。由此可见,我国巨灾保障缺口巨大。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粤港澳地区,在1990年至2017年之间,受台风的影响经济损失高达14亿美元,其中有保险公司赔付的损失仅占5%。
瑞再企商中国区财产险负责人秦梦伶表示,我国企业和民众对巨灾险的认识仍处在初级阶段,随着广东、四川等灾难频发地的保险意识增强,以及部分巨灾保险开始落地并实现赔付,未来中国巨灾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市面上的传统巨灾保险同质化较强,且存在着一定局限和实操困境,例如定损耗时长、赔付金额不确定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
指数保险给巨灾赔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与传统保险产品相比,指数保险具有低成本、理赔透明、效率高、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因此指数保险模式常常被运用在巨灾保障中。
2016年起,广东率先在国内落地实施巨灾保险制度,并首创巨灾指数保险。今年3月,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与由人保财险、太平洋(行情3.46+0.29%,诊股)财险、平安财险三家保险机构组成的共保体签订了《广州市2019年度巨灾指数保险合同》,约定广州市2019年至2021年巨灾指数保险由前述共保体共同承担,其中人保财险为共保体首席承保人。根据广州市近十年气象灾害及经济损失情况,巨灾指数保险选择台风、强降水两项灾害因子,保费由市、区按1:1分摊,台风保险金额3.5亿元,强降水保险金额3亿元。
巨灾指数保险落地后,一些参与巨灾指数保险的地区已获得保险赔付。例如,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正面袭击广东,触发了广东巨灾指数保险。阳江、茂名两地的台风指数保险赔付金额预计约7500多万元。
随着巨灾指数保险试点扩大,各类标准化的巨灾保险理赔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各大险企有望加码指数保险产品,巨灾指数保险迎来发展新机遇。
推广指数保险理念
尽管国内的巨灾指数保险试点不断扩大,业内人士也在呼吁强化巨灾指数保险的理念。业内人士认为,公众对巨灾保险了解有限,很少有人会主动购买商业保险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如何利用巨灾指数保险这一创新型的保险工具,利用市场化手段补偿损失,还需要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推广指数保险的理念,加深公众对其的理解程度必不可缺。
此外,目前巨灾保险的保费多是由政府财政或政府财政与投保个人共同承担,而巨灾指数保险的赔付金额多直接支付给政府用于灾后损失补偿。在面临巨灾时,企业单独投保指数保险并不常见,企业对于这一保险工具的了解目前还很有限。
秦梦伶表示,此次“利奇马”台风对于长三角地区、山东、辽宁等地影响巨大,户外设施、主题乐园及旅游服务行业都出现营业中断、闭园、客流量减少等情况,巨灾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损失,更大的是由于恶劣天气带来的营业中断所造成的营收损失,而这方面的风险往往容易被企业忽视。
“营业中断险在国内的投保率甚至低于财产险的5%,一方面,市场对于营业中断险所能提供的保障和投保必要性还缺乏清晰的认知,出于成本考虑,通常会忽略这一部分保障;另一方面,营业中断险投保项目相对抽象,定损更复杂,导致部分企业经营者望而却步。相比之下,指数保险仅需风速、降雨量达到一定级别即可触发,实现快速赔付。对于重度依赖旅游客流的主题乐园、酒店、度假村等企业,有相当数量位于台风易发区,指数保险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保险中的不足和空缺,应对他们易受天气灾害影响而遭受财务损失的痛点,及时获得资金用于灾后恢复。”秦梦伶认为。
除了保险理念需进一步加强,巨灾指数保险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困境。某华北保险机构人士赵明(化名)认为,一方面,巨灾指数保险的核心技术在于对起赔点、保险金额和赔付结构等进行精算和设计。精算建模需要将连续降雨量、台风等级、地震震级等历史数据和受灾损失金额相关联,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对数据积累和精算技术均提出了挑战。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不足也会导致风险计算产生误差,我国基准和基本气象站总数整体偏少、分布不均衡。由于我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承保区域离基准和基本气象站网较远。目前,我国气象局共有气象观测站5万多个,其中基准和基本站约720个,且站点为离散型分布,呈东密西疏的布局。由于自动站的观测误差较大,一般不太适宜风险计算,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