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票据圈又迎来一件重磅新闻,首期标准化票据来了。有业内人士感慨,这是不是意味着票据标准化也不远了。
今年5月,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便提到,票交所正研究创设标准化票据融资工具,进一步拓宽“三小一短”(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余期)未贴现银票的融资渠道,满足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如今刚刚过去3个月,标准化票据便落地。
根据票交所的公告,创设标准化票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支持,而首期标准化票据的基础资产即为锦州银行承兑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到期日分布在2019年11月14日至11月19日之间,创设规模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
所谓标准化票据,公告称,是指由存托机构归集承兑人等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的票据,组建基础资产池,进行现金流重组后,以入池票据的兑付现金流为偿付支持而创设的面向银行间市场的等分化、可交易的受益凭证。存托机构由上海票据交易所担任;标准化票据在银行间上海清算所登记托管,在票据市场或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不过,首期标准化票据仅在票据市场交易流通。
关于标准化票据,要特别注意的是“等分化”。“等分化”是票据“非标转标”的一个必要条件。某西南地区城商行交易银行部人士告诉记者,传统票据虽具有可交易、公允定价、独立托管等特征,但暂时还不能等分化,而标准票据通过将多笔票据入池、现金流重组后,可以等分,具有证券化的特点。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亦分析称:“票交所的顶层设计、运作逻辑、业务框架,都是朝着标准资产的交易方向发展。相信票据标准化被认定为标基本上已经毫无悬念。”
而一但被认定后,普兰金服副总裁周海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将会在票据的交易模式、产品模式、投资者范围、制度约束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在标准化票据推出之后,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量的非银金融机构也可以投资票据,如公募基金、券商集合资管、信托计划、保险资管等。”他称。
事实上,单就票据资产而言,关于它的信贷属性长期存在争议,相关规定有明确票据资产需纳入到“各项贷款”中,但从票据本身特点来看,其更接近于证券。宋汉光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就曾坦言,不能因为票据融资纳入信贷总量统计,就将其认定为信贷资产。
他进一步表示:“票据资产和信贷资产存在本质区别,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债务人为承兑人,票据贴现的双方之间是买卖关系;而信贷资产属于合同债权,债务人是借款企业,属于借贷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首期标准化票据出生于市场信用分层之时,还选择了“网红票”锦州银行票据,缓解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的意图明显。其融资利率参考同期锦州银行同业存单利率水平,区间初步定为4.55%~5.35%,实际根据标准化票据认购利率推算确定。不过目前来看,这一融资成本低于近期锦州票的转贴利率。
此前受银行业风险性事件影响,部分主体信用资质较弱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流通性急速下降,一些商业银行承兑的票据价格严重偏离了市场主流价格,如锦州银行的票据贴现价格一度上升到9%。周海滨告诉记者,首期标准化票据的基础资产选择锦州银行承兑的已贴现票据,或会缓解中小银行票据流通压力。“根据公告内容,申报资产优先筛选中小金融机构持票人,这对解决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压力和降低流动性风险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