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却能对城市的每个角落了若指掌;面对电脑,所有工地的渣土车行踪清晰可见;一个电梯摄像头加上大数据、人脸识别技术,就能知道这栋楼里的独居老人有多久没出门,是否需要援助……这些影片中常见的情节和场景,已经在北京真正实现!
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造福百姓、提升居民获得感,成为北京市发展的新路径之一。
高科技应用见成效
说起高科技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在全国都有赫赫威名。这里有创新代表地中关村,有互联网公司聚集的后厂村,被誉为“中国硅谷”。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中,海淀始终是“先行者”和“带头人”。现在,海淀也是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倡导者。
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关村科学城主要创新指标经历短暂承压走低后快速复苏,走出“V”形反转曲线;海淀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12万亿元,同比增长8.1%。截至7月底,全区新增上市公司10家,预计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5家。
如今,海淀正全力构筑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建设科技创新治理改革试验区,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智慧城市管理项目展示。
海淀从2018年开始启动的城市大脑建设,是诸多案例中的代表,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城市大脑通过AI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对城市运行态势进行全感知、全互联、全分析、全响应、全应用,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
未来,海淀城市大脑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治理平台。
“腾笼换鸟”,建材基地汇聚智造企业
在海淀西三旗地区,又有另一番新光景。智能防疫机器人帮助社区工作者开展健康排查;通过语音就可以操作电梯;智能语音电子病历系统让医生解放双手,快捷便利地打印……多家智能制造企业在这里汇集,多款人工智能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金隅智造工场内展示的3D打印产品。
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现在高新科技企业云集的产业园区,4年前曾经是金隅集团天坛家具工业厂房。环境脏乱、噪音巨大、无比拥堵,是附近居民对这里的深刻印象。
观众参观中科智慧工厂。
经过“腾笼换鸟”,这里成为金隅智造工场,国际著名智能制造企业云集,为近万名科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金隅老员工周金元表示,自己居住在附近,又参与改造过程,见证变迁,改造完成以后,不仅产业升级,园区环境也大变样,周围居民常来散步,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倍感舒适之余还真有种“不敢相认”的感觉。
“凤凰涅槃”,锅炉房里的文创很“得劲”
在北京,以高质量发展带动人民群众奔向小康生活的案例可不只发生在海淀。“藏”在北京南部的最工业风新媒体产业基地亦是老百姓心中标杆性的存在。
首兴永安供热有限公司的环保节能锅炉房。
位于北京南五环大兴区的首兴永安供热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大大的厂区内坐落着为北京市民供暖的锅炉房。曾经,这里既是周边诸多居民的“热源”,亦是他们的痛苦之源。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往一到供暖季就尘土飞扬,根本不敢开窗。
锅炉房改造后设立的新媒体产业基地。
如今这一景象已经不复存在。“煤改气”工程实施后,昔日“灰头土脸”的锅炉房摇身一变成了工业风设计的新媒体产业基地,吸引了一批优质文创企业入驻,同时年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排放400余吨,使全区污染物排放减少10%。200余家企业在这里想出一个个金点子,焕发着青春活力。
原标题:昔日愿景,已成为这座智慧之城的新名片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