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平均工资数据。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04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
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有6个行业的年平均工资水平超过了10万元大关,比2018年增加了2个。在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均属于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前三个行业。
城镇非私营单位
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城镇私营单位
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中国青年报(单位:元,%)
数据一公布,网友坐不住。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几个行业,获得了不小的关注。
从城镇非私营单位高薪行业分布来看,有三点现象颇为值得关注:一是IT业平均工资水平自2016年首次超过金融业后,已经连续4年位居第一名。二是“科学家们”反超“金融人士”,工资“高歌猛进”直接跃升为第二位。三是卫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年平均薪资新晋10万元行列,位列金融行业之后。
可见高薪主要集中在具备“高门槛”“高学历”“专业性”“硬实力”等特点的互联网、科研、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普遍快速增长。
薪资是一个风向标,它凸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反映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与社会发展进行互动的映射。当然,它也是不少学子及职场人士寻求职业发展和转型的一份参考,因而每年高薪行业报告甫一推出,便能成为舆论的焦点。
这是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展示的基于5G技术的远程驾驶系统(10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高薪的为何是这些行业?环顾数字时代大环境,可以看见的是,互联网技术和行业的红利仍在不断释放,“一业带百业”的热潮中,不少传统行业正在进行着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应用相关行业的就业人员工资快速提升。
今年以来,自上而下“加快新基建,培育新动能”的投资和发展战略,促使各地方纷纷加快了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业内预计,到2025年,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相关投资累计或超17万亿元。因而,对相关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处于旺盛阶段。
另一方面,市场和社会也越来越尊重知识的价值。去年8月,华为与国际科技巨头展开人才争夺,对招聘的8位应届毕业生实行年薪制,开出的最高年薪为201万元,最低年薪也有89.6万元,这让不少仍在坐冷板凳钻研科研和学术的学子们为之振奋——知识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自身价值也能够被充分认可。
如果说,市场和社会对技术、知识、人才的重视是循序渐进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涌现也依赖于整个业界生态的逐步完善;那么今年年初暴发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则是加速了整个社会对于专业人才和科技力量的认可和尊重。
这场疫情给社会带来的一个思想上的转变是,重新思考知识与科技的价值,对专家和专业人士增加了信心。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张文宏医生等科研工作者和医疗领域的专业人才,成为人们的权威信息来源,同时也是不少人的内心支柱。
而通过局域网数据追踪筛查密切接触者,运用健康码协助管理复工复产,连接网络实现“云教学”“云招聘”“云旅游”……一系列社会治理和经济生活线上化的转变,也再一次印证了技术的力量。这些决策、模式、生活方式的背后,也正是有一群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向智慧化、精细化发展,推动人们生活向便捷和幸福发展的从业者。让他们获得高薪,想必足以让人信服。
创新驱动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进行收入分配,才能推动科学知识、科研成果、技术开发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能够让坚持学习的人们看得到希望。
前几日那张“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它让不少人为之触动。生活再艰难,女孩依然没有放弃学习。人们的触动,与其说来自这张照片,不妨说来自一种对知识的信仰——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相信这种勃勃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