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张礼老师,是清华大学教龄最长的老师。32岁的胡嘉仲,迎来在清华园任教的第一年。
这个春天,清华大学首次启动全校性大规模实时、互动、异地、分散的在线课堂教学。曾经是师生的两人,联手开设“量子力学前沿选题”,2月20日,是他们在线云课堂首次亮相。
传统课程上网“翻新”
上午9:20,离上课还有一小段时间,张礼和胡嘉仲已做好调试、设置铃声、蓄势待发!
“嘉仲是非常优秀的实验物理学家,有他加入,这堂课突破了理论物理的研究层面,引入了实验物理的角度,变得更前沿、更丰富,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们‘搭伴儿’,挑战无极限!”张礼说。
“量子力学前沿选题”这门课从1998年开课,张礼讲了22年。作为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每年也都会有很多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这门课。
胡嘉仲十年前,坐在清华园的课堂里听得如痴如醉,向往量子物理的奇妙世界;十年后,他坐在张先生的身旁同上一门课,学习为人师表的点点滴滴。
“张先生的课不像一般基础课程,所有内容都可以在书本里找到。先生的课有很多内容是前沿的,书本上可能写不太清楚,需要不断学习和钻研,这让我们当时觉得非常有收获。”胡嘉仲说。
启动学生视角“监听”网络
“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我的年龄,这让思维没有年轻时那么敏捷了!”张礼的笑声洪亮又充满底气,很难相信,他竟然已经是年逾九旬的老人了。
“这种上课方式简直太好了,对学生尤其有好处!”张礼说,传统课堂学生们都“不敢”提问,而在网络课堂,同学们通过微信群随时提问,老师们及时解答,所有的问题在大家面前一目了然,还能互相交流,促进大家独立思考。
经过几次试讲,张礼已经完全适应了在线上课的教学方式。他们有一个互相配合的好方法——张礼讲课的时候,胡嘉仲用另一台电脑打开雨课堂,选用“学生视角”时刻“监听”着网络音质是否稳定,并打开手机微信群,随时关注着同学们在群里提出的问题,做到全面掌控、时刻把握、及时回应。
9:50,随着铃声响起,张礼和胡嘉仲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中。
“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量子效应里非常重要的内容——超导,让我们先了解一下BCS wave function。”张礼打开全英文的PPT页面。
95岁的张礼随性自在地靠在椅背上,手边的讲义放在桌前,其他再无任何文字材料。但他其实并不看讲义,有时看向电脑,有时干脆望向窗外,那些略显艰深的超导理论的延展及故事犹如泉水一样,自然地汩汩流淌出来。
干劲儿源自多年锻炼
为讲好“前沿”,张礼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他曾分享了每日的作息:早上五点,起床看文献。没课时,就到清华高等研究院办公室,继续读文献,每天至少8个小时,有时连周六也在忙碌。
整洁的办公室里有各种英文学术期刊,《科学》《自然》杂志装订成册,书脊上标注名称和日期;办公桌上,还有装订整齐的英文文献;电脑上,英文文件占据大半桌面……他编写的与课程配套的教材《量子力学前沿问题》已更新至第三版……
张礼还是高研院各种讲座的常客,他总是坐在第一排,老先生对学问的探究,让年轻的学子印象深刻。清华物理系学生韩同航记得,最初就是在讲座上看到张先生,“他基本上每个讲座都听,还常常提问。”
大师,是最好的榜样
年过九旬,哪来这么大精神头?张礼把这归功于锻炼。从1977年开始,张礼就开始晨跑,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90岁,“跑完步,有些没想清楚的学术问题就有思路了。”此后,在医生建议下,张礼晨练改为绕着大礼堂疾步快走。
时常有人问,从教70余年,还要教多久?张礼说,只要一想起还要上课,自己的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如果有一天,脑子不行了,看不懂,也讲不懂,那我就投降。可没到那一步,我绝不放弃。”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
编辑:王荆阳
审核:闫伟奇
主编:王玥
监制:陈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