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埃夫特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32%,其中,境外收入占比60.5%。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常年被“四大家族”(ABB、库卡、发那科、安川电机)垄断,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再到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体系。埃夫特是国内罕见的在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三栖”发展的企业。上半年,埃夫特的子公司所在地意大利、巴西、印度相继成为疫情爆发的重灾区,对其经营业绩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境外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埃夫特如何扭转颓势?其“三栖”发展又如何做到三者兼顾?
服务客户时,工业机器人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不是本体的问题,而是如何将技术与生产线相结合,实现产线工艺目标。因此,要想获得更高利润,系统集成能力相当重要。但这条路极为艰险:相比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四大家族”,国内企业成立时间较短,技术积累较弱,核心零部件自产化率低。
基于此,埃夫特采取了“海外收购+自主研发”的方式,从2015年开始,其先后收购了CMA、EVOLUT和WFC,并在国内成立子公司承接海外技术,将技术消化和再创造。经过五年发展,埃夫特完成了从整机制造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
由于疫情,埃夫特的系统集成业务受影响较大,尤其是境外集成业务。其下游重要汽车客户如菲亚特克莱斯勒、大众、玛莎拉蒂等工厂均停工,已经获取的订单无法按期启动,项目执行整体滞后;而已经启动的项目,一部分由于停产无法制造和装配,另一部分由于客户停工,无法在客户现场安装调试,项目执行停滞,影响全年收入确认。
此外,疫情影响中国和意大利等地区的人员往来,埃夫特与境外并购子公司WFC、EVOLUT、CMA的人员、技术、业务整合进度均受负面影响。
不过,从长期来看,本次疫情势必推动下游行业加大自动化生产线的资本支出,“机器换人”进度将进一步加快。在自动化、智能化逐步提升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此类疫情影响。
作为国内罕见的在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三栖”发展的企业,埃夫特在报告期内持续加码。
目前,国产品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较低,工业机器人价格持续下行,对国产品牌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冲击。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报告期内,埃夫特加大控制器、减速器、伺服驱动三大自主核心零部件导入,其中RV减速机自主化率达到27%,预计到年底,自主化控制器将覆盖埃夫特全品类机器人产品,为其应用驱动战略打下扎实基础。
自主控制器导入后,公司开发的协作机器人、第二代喷釉机器人,以及适用于钢结构焊接的弧焊机器人将批量出货;除此之外,自主伺服驱动导入后,将覆盖三分之二机器人品类。
在机器人整机业务板块,埃夫特研发投入占整机营收 20%,主要投向控制器软件算法开发、协作机器人系列产品开发、仿真软件开发等。直至报告期末,埃夫特新增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1项。
此外,埃夫特在解决通用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使用痛点上,形成了局部先发优势。以卫浴陶瓷行业为例,公司产品在快速示教、高防护等级、合理负载等方面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疫情既是危机,也是机遇。随着疫情消退,埃夫特的境外集成业务将逐渐回归正轨;并且,由于本次疫情带来的经验,下游厂商将加大“机器换人”的力度。具备技术储备的埃夫特,迎来了扭亏为盈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