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经过整天激烈竞标,第三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名单尘埃落定。
报价环节,外资的大量产品采取了高价、现价报价措施,少部分象征性选择降价10%左右,几乎等同于直接放弃集采市场;而内资药企同过去几轮仿制药企打出“跳楼价”一样,本次集采仿制药报出了超低价,大量1分、1毛品种出现。
例如,“神药”二甲双胍的价格,达到“以分计价”的时代:盐酸二甲双胍片,每片低至1.5分钱;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每片低至6.79分钱。有网友甚至戏称:药比吃药时那口矿泉水还便宜!
原研药企谨慎报价隔岸观火,仿制药企降价厮杀争夺市场,价格纷纷跳水,有药企负责人甚至称:粮价低伤农,药价已经低到伤药企的程度。业内人士纷纷担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后,原研药是否更加难买,多年缴纳的医保,最后却只能换得“比矿泉水还便宜”的国产仿制药?
集采“大地震”,药企全线“割肉”,让利是否能获新生?兼并是否最好选择?药智访谈专访倍特药业集团副总裁、四川普锐特药业总经理侯曙光,听听一线药企负责人,谈谈如何面对带量采购这场“行业大变天”。
带量采购未落地之前,国内药企纷纷担忧:自家的品种能不能进入集采?甚至在带量采购谈判会议中,平均降幅50%以上,某些药品降幅最高达95%,等手段来进入集采名单。
侯曙光认为,在市场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对于进入集采的药企来说,也未必是一种成功。“从目前来看,国家集采的核心是价格,而企业生产的核心是利润,这两个是相互冲突的,当价格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使得企业失去进入集采的动力;甚至已经进入集采的品种,后期也会因为利润太低,降低该品种的信心,慢慢失去支柱品种的地位。”
他认为带量采购背景下,将医药市场分成集采与非集采市场是不科学的,“因为集采的是品种,就好比国家从药企订做一批药,占有部分市场,而不是全部,整体的市场需求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近年来,部分药品出现供应不足甚至断供,个别常用的药品甚至“一药难求”,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突出难题。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利润太薄,药企没办法光讲情怀,不讲生存。需求大于供应时,又没有合适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造成的药品市场紧缺。
“国家实行带量采购政策也一样,是国家利用宏观调控,使得生产力有合适的生产关系去促进生产,但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高质量的特性。”侯曙光对药智访谈记者说到,“对药物来说,有三个核心因素:价格、利润、质量。国家利用集采政策,降低药品价格、降低医保负担,但绝对不会放松对质量的监管。药企不可能用粗制滥造的原料、辅料、包材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来,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成本是固定的、甚至不断攀升的。如果集采的价格下降,企业利润被压缩,甚至亏本,最后结局势必考验集采政策。”
好的生产关系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侯曙光认为,但带量采购政策对中国的医药市场,适应力未知,随着后期带量采购的深入、医药市场不良反应的显现,国家应该会逐渐放开单纯以压缩价格为目的的政策,在考虑给药企一定利润空间的情况下,促进企业对品种的积极性,来保证药品的质量,增加药品的供应,让企业有利润来源用于新药研发。
对于国家想要压缩药企以回扣为主的营销模式,来降低药品价格的政策,侯曙光表示,这是一种根据现有事实推断的理想状态。“国内药企销售成本非常高,国家想要通过压缩销售成本环节,来降低药价,出点发是好的。但实际压缩的不仅是销售环节,还有固有药物价格。跟药企相关的,更多是出厂价的高低,集采将出厂价压得更低,意味着药品成本更低,导致药品利润更低。”
“未来的药企营销模式应该是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他说,国内应该积极研究国外模式,用良币驱逐劣币,打击回扣现象。
第一,未来应以药品的优劣定市场,用临床实验数据、市场反馈数据等合乎企业良心的营销方式,来证明药品的质量,促进药价合理。
第二,回扣是最具有刺激性的营销方式,想要彻底消灭回扣,还要通过国家监管。如国外的政策,拿1次回扣,立马吊销医药执照,以儆效尤。
第三,提高医生待遇。医生行业自身压力就大,加上医患关系紧张,如果医生能够受到足够的尊重与理解,收入与医生付出相匹配,那回扣这个问题也自然消亡,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一致性评价,对药企是最大的综合性考验,考验药企的宏观战略布局能力、经济能力、技术能力。”他认为,多元化、可持续化的药企都能够活下来,单一化、不具备宏观战略布局的药企将被淘汰。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双重政策之下,药企该如何面对,侯曙光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要拥有专属强项平台,深耕某一领域,做到行业领先。例如缓控释、吸入、透皮、植入等等领域,只要在某一领域独占鳌头,那么受集采影响就小。
二、做好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不仅仅在药品自身的包材、原料等物料成本,还包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压缩总成本。
三、品种没有进入集采,无需过多担心,趁此机会潜心修炼自身,壮大自己,在原有的品种上,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利用现有的平台,发挥自己的强项,开发新药。
侯曙光说,面对行业政策改革时,既来之则安之。应站在科学性的规律上,认认真真做医药研发,打铁还需自身硬,修炼好内功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