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5日电 (黄钰钦)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24日以视频方式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老挝总理通伦共同主持,柬埔寨首相洪森、缅甸总统温敏、泰国总理巴育、越南总理阮春福出席。
与湄公河国家分享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设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推动澜湄合作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中方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一系列重要合作倡议,并得到与会国家高度评价和积极响应。接受中新社采访的学者指出,随着澜湄合作迈入全面发展期,区域国家聚焦“后疫情时代”关切,中方倡议及时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再添“源头活水”。
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会议期间,中方宣布将从今年开始,与湄公河国家分享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共建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更好应对洪旱灾害。这一水资源合作的提质升级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水资源合作历来是澜湄合作机制重点。2016年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确立“3+5合作框架”,水资源正是五大优先合作方向之一。2018年中方提出制定“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晰路线图。观察认为,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分享澜沧江全年水文信息,是在以往汛期水文信息分享基础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开放姿态传递出共同发展的诚意。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卢光盛指出,中方以责任担当积极回应下游国家加强合作的关切与期待,有利于澜湄国家共同预防和应对旱涝灾害,更高效利用水资源。
据了解,2020年澜湄六国已陆续启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大坝安全、饮水安全、洪旱灾害管理等方面20个务实合作项目。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分析称,“共饮一江水”使得水资源合作受到各方关注,中方对于水资源合作提质升级的倡议展现出开放姿态和共同发展诚意,将有利于中国同相关国家增信释疑。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之下,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成为澜湄合作不可或缺的关键。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同湄公河国家守望相助、互施援手,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合作抗疫“佳话不断”。无论是湄公河国家以不同形式对中方抗疫表示坚定支持,还是中方向其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分享防控经验,澜湄六国公共卫生合作从未间断。
在此基础之上,中方宣布将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框架下设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在观察家看来,这一倡议将有利于流域国家公共卫生合作的机制化运行。
“澜湄六国人口稠密、毗邻而居,部分国家在医疗卫生水平、疾控能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加强公共卫生合作至关重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所长刘卿表示,澜湄国家在禽流感、登革热等跨境疾病防控上具备良好合作基础,通过设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将卫生领域合作以机制化落实,更好应对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会议上再度对新冠疫苗作出承诺,提出新冠疫苗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优先向湄公河国家提供,得到各方广泛好评。对此,卢光盛指出,中方的承诺对于湄公河国家抗击疫情具有重要作用,既体现中方对澜湄合作的高度重视,将其置于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也展现出中方对疫情防控的担当与开放态度。
拓展贸易和互联互通合作是澜湄合作的另一重要看点,中方提出澜湄合作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对接,相关倡议被写入《万象宣言》之中。
从地理位置看,澜湄国家具有开展互联互通的天然优势,疫情期间中国对湄公河国家贸易、投资额更呈现出逆势上涨。有分析指出,上述因素促使流域国家更加期待畅通贸易通道,调动中国西部、西南部以及东盟国家力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轨。
郭延军表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澜湄合作向北的自然延伸,陆海集聚、区域联动效应突出,两者对接将有助于激活湄公河国家内部协同发展,并为中国中西部发展提供良好机遇,促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不仅如此,中方还积极推动澜湄合作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三河流域机制、湄公河委员会等机制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外界看来,澜湄合作已成为中国同东盟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典范。
刘卿分析指出,中方开放的合作态度得到区域国家积极响应将产生辐射效应,促进流域各国在“后疫情时代”加强区域一体化,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