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垃圾分类”做得怎么样?记者实地调查 创业板24日起涨跌幅变20% 注意这些规则 暴雨黄色预警发布:辽宁、吉林局地有大暴雨 财鑫闻|首批创业板注册制下18家上市企业明日开市,注意9大变化! 国家药品集采倒逼药企杀价 明星药价格降幅超9成 交通运输部新规:400吨以下内河船舶将要垃圾分类 街道办招8人全是清华北大毕业生,是大材小用吗? 成都两医学生救人未成功遭恶评,学校力挺:拟授予校长特别奖 海报视频|云南3岁男孩被陌生女子抱走至今未归,孩子父亲:放牛时被抱上川牌汽车 浙江舟山发生持刀伤人案致2人死亡 警方已发现嫌犯尸体 云南永胜3岁男孩被女子抱上车带走 警方正堵卡查缉 用地是否违法?贵州凯里环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调查 “屋顶男孩”蹭网上课高考666分 双胞胎兄弟携手上清华 网友赞:666 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 公司回应:责任人停职 每周“拍一拍”! 江苏专利拍卖季助高校院所“去库存”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加速跑” 有望今年底上市 让科技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乡村学校中层不能“贫血”也不能“满血” 三峡工程抵御建库以来最大洪峰 王毅同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举行会谈 交通运输部新规:400吨以下内河船舶将要垃圾分类 村干部戈壁开荒绿色效益双赢:林果助农吃上“定薪丸” 国家药品集采倒逼药企杀价 明星药价格降幅超9成 部分民办园“转公转普”水土不服 园方喊冤家长叫苦 新疆乌恰7.1级地震35周年:震后整体迁址重建成典范 中越两国举行陆地边界纪念活动 王毅同越南副总理兼外长出席 剖析赵长青案:把入会书协当生意 借着书法大肆敛财 高职扩招“赋能”乡村振兴 北京将431项行政执法权赋予街道乡镇 隐患点多面广 “千河之省”如何破解山洪之困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云”答辩在贵阳落幕 新冠、流感症状难分 今年怎么防 浙江台州援疆专家战“疫”记:既当“先遣战士”又是“智慧大脑” 王毅: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推动中越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丨“我给现在的生活打满分”——民办养老院里的“夕阳红”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应急管理部发布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警提示 一笔1257万元财政资金“直达”记 2020全国科技活动周同期推出“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 农业专家:中国口粮已经实现绝对安全 压力依然存在 武汉高校大学生返校:久别重逢 期待已久 用地是否违法?贵州凯里环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调查 一款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国家临床试验许可 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开标 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3% 做强“平安中国”的科技支撑 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坚持原则下的灵活应用 辽宁锦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秦爱国:买官被骗又获刑 留守儿童的逆袭:从“顶多读个技校”到上北大清华 直播基地遍地开花 大量半死不活的电商产业园是前车之鉴 黄河大流量水头进入山东 全省54座浮桥已全部拆除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上海、北京“垃圾分类”做得怎么样?记者实地调查

2020-08-24 09:44:49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去年7月1日、今年5月1日,上海、北京相继开始实施垃圾强制分类。过程中,有进展,也存在问题。

上海市中心徐汇区的华悦家园小区有住宅楼28栋,目前有四处垃圾投放点,垃圾强制分类一年后,仍有不少人做不到自觉垃圾分类。

记者采访这天,在早高峰投扔垃圾的一个半小时内,华悦家园两个垃圾站点共有45起违规投放垃圾,这些不按规定投扔垃圾的几乎全部是年轻人,投扔的垃圾以外卖和快递居多,不仅体积大,投扔的一瞬间志愿者也很难肉眼辨识分类情况。

在这个小区,还有比投放垃圾时不分类更过分的。一大早,物业又接到了住户投诉。

  接到投诉,物业经理立即上门劝阻,不出意外的吃了闭门羹。

华悦家园小区的情况在上海算是比较个案,而开展强制垃圾分类仅四个月的北京,问题也不少。记者走访了十多个居民小区,发现尽管这些小区都配备了分类垃圾桶,但很多居民扔垃圾时仍没有分类,无论什么垃圾都一股脑的扔到这个垃圾桶里。

居民扔垃圾时不分类,仅靠垃圾分类指导员来代分,既分不过来,分的效果也不理想。中午十一点,记者看到厨余垃圾车来收垃圾时,这个小区分出的13桶厨余垃圾中有8桶不合格,被退了回来。 有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情况下分类效果尚且如此,而北京市很多小区还没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在一个小区记者看到,不仅前端扔垃圾没有严格分类,后端收运垃圾还存在混装的情况。

  三大难点:不懂分 不好分 缺监督

垃圾分类关乎环境和文明,但推行难也有多方面的原因,对于普通人来说到底难在哪?晚间新闻和央视新闻微博联合推出一项调查,看看大家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截至8月23日晚8点半,投票人数最多的选项是“想分类,但弄不明白怎么分”,超过5500票;其次,3773名网友选择了“在家就混在一起了,拿出去不好分”;排名第三的选项是“嫌麻烦,监督不足就不自觉”。

综上,分类方法、分类意识、监督不足是网友心目中垃圾分类的三大阻碍所在。还有网友留言表示,“就怕我分了,垃圾车装一车里拉走了”,“厨余垃圾要破袋,臭而且不卫生”,这些问题也成了影响大家垃圾分类积极性的因素。

  人防+技防 堵住不自觉

记者调查和网友讨论的结果,基本反映出了目前垃圾分类中的痛点,针对这些问题,各地从管理者到基层,也都在想办法解决,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方案,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推广时汲取经验。

为了解决投放不自觉的问题,上海有的小区除了有垃圾分类指导员进行监督,还加入了科技手段,不少垃圾厢房装上了监控。在惠工新村小区,还创建了“红黑榜”,将监控捕捉到的违规投扔垃圾的截屏在小区进行公示。

针对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厨余垃圾味道大,破袋时不卫生等问题,在垃圾桶旁设置破袋工具是一个好方法,建立更完善的卫生设施则是长久解决之道。

破袋不卫生的问题能解决,垃圾厢房味道大的问题也能避免。在上海,垃圾厢房的硬件配备放入了对各街区的考评中。

分类了的垃圾再混运,严重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北京要求建设台账制度,像物业公司这样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要履行责任,垃圾分类的全流程都要做到有据可查,不按要求做将面临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调查中,很多网友选择了“想分类,但弄不明白怎么分”,这说明大家很有垃圾分类的意愿,要让意愿转化为行动,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增加通俗易懂的宣传手段。在上海的航天新苑小区,居委会便将垃圾分类融入了小朋友的社区活动中。

普及分类养成习惯,还要循序渐进。在北京,降低了垃圾分类的门槛,让人们逐步适应,在居民家中只需要配置“两桶一袋”,分类处理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和可回收物。

垃圾分类下一站 如何解决玻璃回收难?

垃圾分类还需要更多人的重视和参与,而作为垃圾分类的下一个环节,垃圾回收是否到位了呢?最近记者在北京的部分社区发现,居民分类投放垃圾之后,包括玻璃瓶在内的部分可回收物出现了没人要的现象。

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家密闭式清洁站,保洁工人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后,旧衣服、玻璃瓶等可回收物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厨余垃圾一起处理了。

在北京西城区的一处非生活垃圾存放点,周边酒吧产生的大量玻璃瓶由于没人回收,只能和建筑材料垃圾堆放在一起。为了尽快清理,工人只能先砸碎这些玻璃酒瓶,再混杂在建筑垃圾中运走,最终还是被填埋在地下。

为啥垃圾分类了,玻璃瓶却没人要了呢?一家写字楼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垃圾分类以后,虽然垃圾产生总量没有变化,但分拣出来的可回收物却多了不少。而回收市场上价格有高有低,玻璃瓶价格低,重量和体积却比较大,所以没人愿意回收。相比之下,纸板更受欢迎。此外,玻璃的处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也是让玻璃回收“遇冷”的原因之一。

如何让本可以回收的物品真正有效回收?北京市有关部门和机构也在从多个方面探索新的办法。在北京昌平某小区,居民产生的塑料、玻璃、旧衣物等低附加值的可回收垃圾,可以通过手机预约的形式,由专门的回收人员上门收取。

居民卖掉可回收垃圾之后,可以通过手机支付获得环保金,进行线上或者线下消费。这种方式,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分类难度。目前,这种预约回收服务已覆盖北京的600多个小区。

北京市也将确定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的总体布局。

  【央视短评】好习惯形成于细微处

垃圾分类的好处,大家基本都有共识。但一个习惯的养成,不能只有共识,也不能只靠一部法规,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细节上的便利。即使提前做了大量的调研、论证等准备工作,上海和北京还是在实行垃圾分类中遭遇了各种预料之外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细节上的问题往往只有在实践中才会暴露出来。好习惯往往形成于细微处,像在垃圾点旁边增加破袋工具、洗手池等,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便利,却往往能帮助公众把新习惯坚持下去。做好细节管理,不断把预料之外的问题解决好,也就能把预料之内的目标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