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B超”能自救 智能绞吸机器人可在水下“盲区”取土 商务部:美方再次升级对华为的打压 中方坚决反对 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要来了!多样活动带给农民“真金白银” 资助反华组织、造谣……起底美国涉疆假新闻炮制内幕 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开标 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3% 最高检公布“40条”加强规范检察委员会工作 乌鲁木齐:及时对部分住房公积金政策进行调整 因灾死亡失踪人数比前5年均值减少54.8% 外交部: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彻头彻尾的严重政治事件 北京教委:学校食堂不得制售冷食生食裱花糕点等食品 全国26家高校和科研机构齐聚草原 共谋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 高分七号卫星上岗 高分专项天基对地观测能力初步形成 国产11.5万吨级油轮在大连顺利交付出口 共同利益关乎人民福祉 三部门:2023年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体系 商务部: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不会动摇 北京市场监管局上半年查办涉疫案件1500余件 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破获文物犯罪案件3480余起 宁夏将用3年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乱象 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农业聚焦保供给,加快补短板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 修路究竟能给贫困地区带来什么? 贵州9年投入2600余亿元解决工程性缺水 2131万农村人口喝上安全水 20岁的科技周,满载创新再出发 一张蓝图守护城中草原60多年 秋季开学在即 教育部:科学精准做好校园疫情防控 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元年 志愿填报与录取发生六大变化 122项举措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专家:网课平台监管亟须建立常态化执法制度 天津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均从菲律宾返回 最高法发文明确: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行为无效 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升级版发布 越是艰难时刻,中美人文交流越是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北京“牵手”科左中旗 3年助4000余人脱贫 外交部: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部分网课平台仍推送不良信息 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乌鲁木齐严防冷链食品传播病毒风险 蓬佩奥扬言就伊核问题制裁中俄 中方:美国没有资格 环球网系列评论三:扛起使命担当,照亮追梦征程 研究生们在这里 领着“福利”就业创业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三峡水库34.1%削峰率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实施细则即将施行 机动车报废更便利 中欧班列稳定有序运营传递出中方同相关国家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信号 浙江明确所有等级幼儿园专任教师均须“持证上岗”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出台 洪水漫入街道!检察干警救出被困群众 杨松:要像爱护眼睛一样重视民法典 最高法:大幅下调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 商务部回应美封杀TikTok:维护本国企业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能做“B超”能自救 智能绞吸机器人可在水下“盲区”取土

2020-08-21 09:30:42来源:科技日报

能做“B超” 能自救

智能绞吸机器人可在水下“盲区”取土

黄色的机身、厚厚的履带、尖锐的绞吸头……8月19日上午,常泰长江大桥6号主塔墩施工现场,一台外形貌似微型“坦克”的智能履带式绞吸机器人,被吊装着慢慢进入主塔墩沉井内。

大型桥梁沉井作业的难点之一是“盲区”取土。由于水下地形复杂,沉井隔仓形成的盲区又难以视探,以往的吸泥设备,存在取土不均匀,沉井安装倾斜、突然下沉的风险。智能履带式绞吸机器人设计方介绍,他们自主研发的这款目前国内首个大型沉井水下取土的机器人,可以在水下行走,并能通过智能感应系统给沉井下沉的河床区域做“B超”,探明工作环境,将施工效率提升4—6倍,同时减少人力。

破解水下盲区取土难题

在建的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于2019年1月9日开建。其中主航道桥为主跨1176米的斜拉桥,超过今年7月1日刚刚开通运营的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大桥。

由中铁大桥局施工的6号墩沉井,是国内目前平面尺寸最大的水中沉井,相当于13个篮球场的面积、1.2万辆家用小汽车的重量。

“目前,大型桥梁沉井施工最大的挑战就是盲区取土困难。”中铁大桥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经理汤忠国说,在6号墩沉井内,众多钢梁组合成一张蜘蛛网状的隔仓,将沉井分隔成一个个空洞洞的井孔,这张“蜘蛛网”下的河床区域就是沉井施工的“盲区”。

“沉井下沉时,隔仓的仓底会遭遇泥土的阻力,下沉越深,阻力越大。而此次沉井的最大入土深度达48米,其中黏土层总厚度达21米,相对坚硬,这意味着阻力更大。以往的吸泥设备,有吸泥不均匀、取土量难以控制的问题,这可能存在沉井局部倾斜或者突然下沉的风险,会对沉井结构、沉井内的设备和施工人员造成威胁。”汤忠国介绍。

6号墩沉井的盲区占沉井平面总面积的45%,如何在这么大的水域看清沉井的取土情况,让沉井安全着床?一年半前,汤忠国团队开始设计智能履带式绞吸机器人。

为大桥沉井水下环境做“B超”,工作效率提高4—6倍

在施工现场,汤忠国介绍,他们为机器人设计了水下走行系统、水下智能感应系统、水下液压电气系统、自动绞吸排渣系统和岸上的操作控制系统,相当于一边给沉井的水下作业环境做“B超”,一边施工。

“每个井孔的水下地形有高低起伏,机器人处理完井孔中的泥土后,利用水下声呐传感和摄像设备,辨别盲区位置,并将感应信号传到地面。工作人员设定吸泥深度等数据,通过调节液压机械臂的角度,清理盲区泥土。这样一来可以确保均匀取土,二来保护沉井的井壁不被破坏。”汤忠国说。

挖土后,机器人还会将泥土和残渣吸到江面上运走。汤忠国说:“传统吸泥设备每小时吸土约40立方米,但智能履带式绞吸机器人可以吸土200立方米左右,工作效率提高4—6倍。”

水下地质环境复杂,取土中,万一用力过猛,可能遭遇“没顶之灾”。对此,汤忠国团队还给机器人设计了“自救”功能,“取土中,系统一旦监测到沉井下沉速度超过一定范围,会自动预警,迅速将机器人拉上来”。

基于这样的智能控制,吸土过程也将大大节省人力,汤忠国算过一笔账,采用传统吸泥设备,大约需要6人作业,但现在只需1人便可操作该机器人。“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度,预计明年春节左右,沉井将下沉到设计位置。”

本报记者 金 凤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