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故事)用音乐唤醒西北乡村“闷”生活
中新社银川7月26日电 题:用音乐唤醒西北乡村“闷”生活
作者 杨迪
“告别了西海固苦水泉呀,奔向黄河金岸大战场……”走进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红宝村村部,记者仿佛置身音乐的海洋。农民合唱团按不同声部站成四排,合唱歌曲《逐梦大战场》,“团长”李震宏在侧用钢琴伴奏。
这首《逐梦大战场》是当地移民生活变迁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解决宁南山区贫困问题,宁夏扶贫扬黄灌溉一期工程实施,许多西海固居民举家搬迁到现中宁县大战场镇,在曾经的古战场荒滩上建设新家园。经过30多年的努力,这里已从荒无人烟的沙滩变为一片绿洲。
物质生活变好了,但大战场镇村民却感到空虚。“干完农活后就闲在家里看手机、打游戏,不怎么和人交流,整个人也特别没有耐心。”村民曹丽直言,自己的生活有点“闷”。
改变发生在2019年。当年4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参与大战场镇文化扶贫工作、有着音乐教师经历的李震宏组建大战场镇红宝村农民合唱团,自己担任合唱团“团长”。
合唱团甫一成立,便有近80名村民报名参加,但难题亦随之而来:团员们基本没有音乐基础,其中还有十余人不识字,教学难度非常大。
李震宏只得一字一字地“掰”开来讲:“嗓子怎么打开?气息怎么控制?声音拖到哪?一项一项讲给他们。”不识字的学员用手机录下李震宏的范唱,回到家后打开视频,逐句记下歌词,对着老师的口型练习发声。
团员们对音乐的渴望超乎李震宏的想象。白天干农活时,田间地头常有歌声萦绕;晚上则来到村部集中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大战场镇红宝村农民合唱团参加“宁夏银川首届黄河合唱比赛”,获专业成人组铜奖。提起这次参赛经历,“那是宁夏最大的舞台,没想到我们农民能站到上面。”曹丽难掩兴奋地说,加入合唱团后自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开朗了,还爱化妆打扮了。”
大人们的行为也影响着孩子。受参加合唱团的奶奶影响,7岁的景钰芬也爱上了唱歌,经常去“旁听”合唱团练习,“我长大的梦想是唱歌。”景钰芬说。
大战场镇的村民不知道,在向南近180公里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有一位“院长”正做着与“团长”李震宏相似的事。
在庙湾村梁云文化大院演艺大厅内,“院长”梁云正在组织一场文艺汇演。二胡响起,演员吼起秦腔,台下的观众或凝神静听,或拿出手机拍照。
梁云文化大院成立于2012年,是固原市原州区成立最早、最具代表性的一家文化大院,也是梁云的心血。
梁云爱好拉二胡、弹琴、秦腔、皮影戏,也乐于教人,他和文化大院的村民演员多为师徒关系。在梁云看来,办文化大院是让村民“走好路、说好话、不要做坏事”。
村民们的改变让梁云看到了“曙光”。以前农闲时,村民们“喝酒赌博说闲话”,现在则是“秦腔二胡广场舞”,“文化大院搞起来后,近40里路的村民都被吸引过来,现在卫生好了,(村民)说话也文明了。”67岁的梁云比划着双手。
这样的院长不止一个,目前宁夏共有文化大院740个、民间文艺团队1200余支,音乐之美正像丝丝细雨,浸润淳朴农人内心的绿洲,唤醒沉睡在其中的“文化种子”。(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