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维护南海稳定,携手化解挑战 【地评线】京彩好评:更新技术出口目录是应时应势之举 中国改革低保等现行社会救助制度 打造多层次分类救助体系 疫情之下“审判执行不停摆” 中国最高法要求确保完成全年审判执行任务 商务部:愿与日本深化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合作 中方再驳蓬佩奥涉华无端指责:蓬佩奥之流的险恶用心早已被世人识破 2020年服贸会9月4日开幕 设置7类活动 东北抗联遗址“云展播” 感受传承历史培育家国情怀 木里矿区非法开采为镜鉴 青海层层出手宣示生态保护决心 昨天,今天!胜利,唯有胜利! 中国创新发展目标明确 在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等方面有规划 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将在京开幕 促旅游业再繁荣 美国国务院限制中国在美外交活动 外交部回应 商务部回应印度禁用中国118款APP:严重关切 坚决反对 北京开展有限空间专项执法检查 持续至9月11日 中央财政对受灾困难群体予以倾斜和优先保障 防汛救灾工作有力有序 云南省原副省长赵廷光逝世 享年89岁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前方指挥部完成各项任务正式撤离四川 男童泳池排便被索赔1.5万元 家长回应:不接受赔偿数额 商务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不针对具体企业 宇宙全尺度暗晕什么模样?8个“放大镜”接力模拟出清晰图像 250万贫困人口遭受洪涝灾害 官方紧急施措防范因灾返贫致贫 西银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正式启动 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成都基地挂牌成立 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何时推出?商务部:年底前将出台 内蒙古推荐5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国家立项支持 “日军细菌战罪证”上线,让历史说话! 中方回应美方限制中国在美外交活动:于法无据、于理不合、于情不通 疫情阴霾渐散 外媒感受“中国式”热闹 实验室设计、人员培训……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几内亚分享这些经验 中科院科研人员在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研发上取得进展 王毅将出席金砖国家外长视频会晤 三部门:防卫过当应兼具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5G手机首次击穿千元关口 上游芯片厂商芯片迭代速度加快 二战以来首次!CBO:美国政府债务明年将超过经济规模 “BesTV+”焕新上线,上海文广、东方明珠打造流媒体中国模式 亿万富豪诺沃格拉茨警告:风险资产泡沫将达顶峰 很快面临大幅调整丨大咖录 美国CDC称最早10月底前分发新冠疫苗 人群接种分四步走 董明珠又双叒要准备直播吗?26.3亿回购股份是为这 2020上海旅游节五大主题活动发布 华谊兄弟收半年报问询函,《八佰》能给公司“续命”多久?丨热公司 乘用车市场持续复苏 行业面临资产重估 关注核心标的丨牛熊眼 德国政府首次试水绿色债券,获330亿欧元超额认购 基因测序设备第一股来了!华大智造投资“钱景”究竟如何? 服贸会明日开幕!200余种机器人将在专题展上亮相 都是酱香型的就能对标茅台?“酱茅”创新高后为何遭遇大跌? 广州、深圳相继出台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细则,各有侧重 “不准吃鸡”!印度再禁118款中资APP 机构今日买入这12股,抛售片仔癀1.97亿元丨牛熊眼 菅义伟接班安倍十拿九稳?承诺继承并推动“安倍经济学”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袁志明:我们应该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出贡献

2020-07-06 09:29:19来源:科技日报

袁志明:我们应该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出贡献

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开车行驶在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上,看到昔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空无一人,内心无限悲凉。想到医院里那些与病魔斗争的人们,不自觉地就会流下眼泪。身处疫情防控第一线,我们应该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出贡献,我们是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理应承担起这个责任。”袁志明说。

袁志明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武汉P4实验室”)主任。从去年12月30日至今,他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与新冠病毒初次交锋时,病毒还未现出原形,它所引起的疾病还叫不明原因肺炎。

一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赛跑

“2019年12月30日,收到不明原因肺炎相关样品以后,作为国家病毒学研究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当天就参与到病原检测和鉴定工作中。”袁志明说。

经过连续攻关,1月12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病毒所”)作为国家卫健委指定机构之一,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并向全球发布。

分离鉴定出病毒,只是开始。“当时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病毒的控制,发挥研究所在资源、技术和平台上的优势,与疫苗生产企业联合研制疫苗,建立新冠病毒的动物感染模型。”袁志明说。

为此,他们紧急启动了新冠病毒研究的实验室能力认可和实验活动资格申请工作。1月23日,武汉P4实验室在全国率先获得了新冠病毒的细胞培养、啮齿类动物感染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操作的活动资格。

袁志明心里清楚,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是一场与病毒争夺生命的赛跑。

为了抢时间,在病毒分离鉴定完成后,武汉P4实验室就开始了疫苗研发的准备工作。获得实验资格批准之前,他们就完成了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准备工作,比如建立研究团队、确定实验方案、采购实验动物以及准备实验器材等。

当被问及提前准备是否担心国家不批准实验资格时,袁志明坦言,虽然有些担忧,但并不紧张。“疫情不等人,面对国家需要,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一定要在疫苗研发上做一些工作,我坚信国家一定会批准。”袁志明非常笃定。

事实上,短时间内组建一支跨学科的疫苗研发队伍,并准备好疫苗研制和动物模型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对袁志明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协调实验物资,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曾4次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找材料”。

袁志明回忆,在疫苗研制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组建团队。

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研发需要集结一支包括病毒研究、工艺研究、实验动物操作、动物组织样品切片和病理分析的科研攻关团队。“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组建这样一支攻关团队,对我们来说绝非易事,因为单靠武汉病毒所一家的力量无法完成,我们邀请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医院的专家。”袁志明直言。

最大压力不是科研本身

6月16日,对袁志明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

这一天,他们和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期Ⅱ期临床试验揭盲。结果显示,该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且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受试者在按照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抗体的阳转率达到了100%。

对这一成绩,袁志明没有多言。“在这个重大疫情科研攻关中,我们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感到骄傲和自豪。”他说。

谈起过去5个多月武汉P4实验室参与疫苗研制的经历,袁志明很少谈“我”,他说得更多的是团队,是“我们”。

在他看来,研究工作都是团队成员完成的,他只是做些组织、协调、支撑和服务。“这是整个团队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的结果。这些工作不是只有某一个人在做,也不是只有某个小团队在做,而是整个团队都在做,20余人直接参与研究,还有许多支撑、维护和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袁志明强调。

虽然科研过程困难重重,但带给袁志明最大压力的却不是科研本身,而是科研人员的疫情防控。他说,科研攻关过程中,一旦有人感染,整个研究队伍就会立马瘫痪,而且会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后果不堪设想。

为保证园区和实验室安全,他们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比如,疫情期间园区封闭管理,定期采样检测环境中是否有病毒以及定期消毒等等。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住在园区,他们走出园区,每天来回上下班,在园区外感染的风险却是不可控的。”袁志明说。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P4实验室曾拉响过3次警报,都是有人发烧、咳嗽。当时,袁志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把园区封闭,不让人进出;然后组织核酸检查。所幸都是虚惊一场。

“那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是我最艰难的时候,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谈起这些,袁志明至今都不愿多想。为了排解心中的压抑,袁志明只有写日记,向屏幕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疫情期间,他写的日记足足有50万字。

作为一位组织者、支撑者和管理者,虽然疫苗已经开展国际临床Ⅲ期试验,但袁志明的工作依然没有结束。他们还要进一步回答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注射剂量和抗体产生的量效关系等等;同时,他们还要完善大批量生产工艺。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