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30日电 (郭超凯)6月30日下午,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暨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在东经110.5°工作轨位,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图为6月26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中新社发 吕炳宏 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表示,定点成功相当于卫星进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目前,经过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号正常。接下来,卫星将进行多项在轨测试,确认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开启工作模式,编入北斗全球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家族”中。
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之后,卫星通过5次变轨,经历8天的“长途跋涉”,进入最终的36000公里的圆轨道,定点于地球赤道上空。
为了保证卫星成功定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斗研制团队制定了详细且精准的飞控预案。由数十位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的飞控专家组,为卫星的在轨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成为飞控队员们的“定海神针”。
图为6月30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内景。中新社发 唐巍 摄在变轨过程中,北斗研制团队要时刻监控卫星的健康状态,包括每次变轨的结果精度,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任务实施安排,这次变轨任务的5次变轨操作都是在凌晨0点到凌晨6点之间,这也让北斗研制团队度过了数个不眠之夜。
北斗三号“收官卫星”定点成功不代表飞控工作就此结束,在后续的在轨飞行中,研制团队将全力做好卫星的健康保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了专门的在轨监测和维护团队,固化了相应的制度,每过半年进行一次卫星在轨健康状态评估,形成一份健康评估报告,对整个星座的在轨健康情况做一次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团队将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同时,为了确保天上星座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卫星本身也可以进行在轨升级。这样,即便是最早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也可以具备和后期发射的卫星同样的性能。
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消息称,后续研制团队将扎实做好该卫星在轨飞行控制,确保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早日全面建成。(完)
【编辑:田博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