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非常”手记:孙书记请我给山区“带货”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非常”手记:孙书记请我给山区“带货”
中新社记者张子扬
一次约40分钟的电话采访后,孙开林突然脱口说出:“能否帮我一个忙?”
“如果时间允许,等两会结束后,能不能去我们村里看看?那里山清水秀,我们还有三个4A级景区,交通十分方便。”
记者以为他只是句客套话,孙开林随后补上一句:“你们媒体朋友见识多,路子也多,拍个小视频、做个直播,肯定效果好。”“那个……你帮我们村宣传宣传呗?”
“是不是有点突兀?”电话那头,孙开林笑着提出自己的想法,却又透出一丝难为情。
疫情之下,困难当道,如何向外界推广他的家乡,在孙开林看来,请记者顺便帮忙“带货”,是一条非常可行的路。
作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全国人大代表孙开林近年来时常被媒体聚焦。特别是在两会舆论场下,他更愿意主动为自己的家乡“代言”。无论谈脱贫攻坚、谈生态保护、甚至聊及此次来京参会的心境,他总会转至他关心的“轨道”——疫情之后湖北如何发展,尧治河村该如何重振。
孙开林是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的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公开报道显示,中国总计有约69万个行政村,像孙开林这样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有500多万名。他们当中有的是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引领村庄富裕起来的带头人;有的是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走出“脱贫路”的领头雁。
距北京上千公里之外的保康县尧治河村,地处保康、神农架和房县三县(区)交界处。平均海拔1600多米,“山大梁子多,出门就爬坡”“四月雪、八月霜”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直到1988年,尧治河村依然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30年过去,尧治河村官网显示,2018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税费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万元,全村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5亿元,100%的农户住上了别墅。
在当地人看来,尧治河村发生的巨变、外界对尧治河村的关注,背后离不开孙开林的“疯狂”。
从1993年担任尧治河村党委书记至今,孙开林已干了27年村支书。为了修路,他第一个腰系绳子跳下悬崖,吊在半空中打眼放炮,为了修水电站,他挨家挨户搞动员……彼时,村民觉得他像个“疯子”,干部称他为“疯书记”。
“过去那个时代,凭借实干、敢干,摸着石头过河就能闯出一条路。但今天不同了。”孙开林说,“特别是疫情挡道,更要会干、巧干。”
请记者“带货”,孙开林坦言,受疫情影响村里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实事求是地讲,去年尧治河村光旅游这一项收入就超过了5个多亿,今年马上5个月走完了,还不到2000万。不仅仅是旅游,还有村里的白酒、化工等企业,疫情对我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尽管国家提出帮助湖北的一揽子计划,但自己也应主动作为,把平稳跑变成加速跑。”孙开林说。
几天来,同孙开林的沟通,只能借助于电话。但这样的采访方式具有天然局限性。记者提出能否视频采访,孙开林鼓捣了半天,还是无法接通。“我们山里人,不会这玩意啊。”他略带歉意地回复着。
从2009年至今,记者已采访过多年全国两会,接触过较多人大代表,亦完成过不少人物稿件,但同孙开林的采访互动却尤为深刻。
他喜欢同媒体人打交道,愿意知无不言,甚至“言无不尽”。他乐于向外介绍自己家乡的故事,他说:“每一个地区、乡村、农民,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一个世外桃源”。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迈过这个关卡。”孙开林说,“湖北人、尧治河人,历来不会向困难低头。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短路’。要不然,别人会咋看我们哩?”
其实观察疫情之下的中国,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轨迹、经济社会版图、民众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身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赴京履职时关注的事与物,亦悄然发生了微妙变化。
接受采访之余请记者为家乡“带货”,借助于各种管道帮助家乡走出困局,疫情对于像孙开林这样的基层干部,改变的不仅仅是人大代表同媒体之间的互动方式,也体现了中国基层官员在转“危”为“机”的进程中务实求真、变通创新的朴素态度。
采访结束,记者答应孙开林有机会一定去尧治河村看看。在这个特殊之年,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下湖北,乃至尧治河的抗疫过程,为2020年这场非凡的战疫故事作一些注脚。(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