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中国记“疫”:科学应对,中国战疫如何讲“理”?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中国记“疫”:科学应对,中国战疫如何讲“理”?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李亚南
科学应对、理性防控是中国战疫迄今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重要因素。回首四个多月来的历程不难发现,中国战疫这样讲“理”——
面向公众:让每个人都成为“智者”
对于公众而言,在遭遇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性事件时,“理性”是必需的但也显得有些“奢侈”。因此,引导公众理性抗疫,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维护正常防控秩序,也成为中国抗疫的另一“战场”。
疫情伊始,官方就出台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一版,随后又发布面向大众的防控指南第一版,对不同人群和场所的疫情防控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此时的各种权威信息中,既有“高深”如病毒宿主、基因序列的科普,更有浅显到口罩怎么戴、手要如何洗的示范。在各乡村社区,五花八门的大标语、宣传册和小喇叭凝聚着民间智慧,360度无死角地宣传“轰炸”……
随着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各地及时制止盲目乐观现象,呼吁不扎堆、减少聚集、吃饭用公筷,并对什么时间和场合需佩戴口罩做出具体要求;“闷在家里就是战斗”——曾在公众心中“高高在上”的专家们用接地气的语言广而告之;“严防反弹”“不松懈不麻痹”则成为常态化防控局面下官方发言人和各路专家的“口头禅”……
从1月27日始迄今已举办114场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到国新办、各部委和各省市的专题发布会,密集“官宣”构成全面畅通的权威信息渠道,成为民众辨别真伪的“慧眼”,致使疫情谣言如同新冠病毒一样在中国逐渐失去市场。
有网友戏言,在这场疫情中,中国不仅培养出无数民间防控“专家”,更在不实信息出现时“全民智商上线”。
因“硬核大白话”而成为超级“网红”的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中国战疫目前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大原因是,科普和防治策略共同发挥作用。民众极大程度地配合了防疫专家和临床专家的建议,及时远离一系列不真实的消息,纠正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
面对病毒:以科学精神实事求是
在与病毒直面交锋的专业层面,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科研人员都秉持同一理念: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实事求是。
从1月15日至3月上旬,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更新了7版诊疗方案和6版防控方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称,每一版诊疗方案的更新,都是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科技攻关项目的转化以及临床证据的出现而进一步完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回答疫苗研究进展时称,尽管大家都对疫苗何时能用有着极大关注,但疫苗是一个用于健康人的特殊药品,“必须始终坚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以安全有效为根本的方针。”
同时,中国还对新冠病毒这一“对手”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敬畏之心。在某些国家不断释放出“新冠肺炎只是普通流感”“即使没有疫苗也会自动消失”等信息时,中国 “绝对不能轻视新冠病毒和其传染性”的警示从始至今。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和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相继表示,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的认识处在初期阶段,甚至是在未知领域。
正因为承认“未知”,中国不断加大探索力度,在药物开发和疫苗研发上均取得重大成果或进展;也正因于此,中国时刻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在面临境外输入病例激增、无症状感染者排查困难等新挑战时,才能处乱不惊、有条不紊,保持中国疫情形势稳定向好的局面。
面对疫情:科学应对,理性防控
疫情暴发时,恰逢中国进入春运高峰,此时在巨大且未知的风险中,中国领导人果断对一个拥有逾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武汉做出了史上绝无仅有、如今对中国战疫起到关键作用的“封城”决定——临危不乱、当机立断,是为“理性”。
在二月中旬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时,官方出台文件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强调分级分区、精准施策、逐步推进。随后,根据不同疫情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应对方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是为“理性”。
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已实现新增确诊或现有确诊病例清零,中国在取得战疫阶段性重大胜利时,仍将严格防控作为复工复产的前提。各地根据疫情现状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并及时公布,对有风险地区实行最严格管理——尊重事实,不盲目乐观,是为“理性”。
目前,武汉市全员核酸筛查已进入尾声,一些重点和有条件地区正在扩大检测范围。官方不断强调堵漏洞,查找一切可能的隐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样是“理性”。
如今,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西方少数政客不断“污名化”中国、频繁向中国“甩锅”之时,在一些外媒刻意抹黑中国抗疫物资和国际援助之际,中国仍然一如既往、毫无保留地驰援各国、加强国际合作,这种顾全大局的豁达气度与协作精神,更是体现出“理性”。(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