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亢、凌军辉、陈刚、朱程
春夏之交,晴雨交替,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
疫情如大考,考验临危克难的应变能力。
统筹防疫和发展,鱼米之乡江苏行道如水、权时制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精准对冲疫情影响。一季度,江苏经济增速好于全国和其他经济大省,4月用电量、外贸进出口实现正增长。
危机蕴生机,锤炼愈挫弥坚的战略定力。
直面世界变局,开放大省江苏立志如山、砥砺前行,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把新思想新理念融入创新性举措,加速强链补链、化钝为利,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月10日,江苏连云港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重达330吨的三级电脱盐罐吊装成功。新华社发(王健民摄)
知难而行,洞察变局时势,奋力夺取阶段性“双胜利”
长江畔,江南柳绿。早上在南京七家湾吃完牛肉锅贴,中午就能在泰州溱湖享受八鲜宴。5月1日,江苏首趟省内动车旅游专列发车,为假日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波斯湾,热浪依旧。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江国际、江苏海投等公司提前增配人员,多个重大合作项目紧张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按期完工。
从旅游消费复苏到“一带一路”动能迸发,沿海经济大省江苏在巩固疫情防控基础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速恢复经济秩序。
3月22日,来自湖北麻城的务工人员带着小朋友乘坐“点对点”返岗复工专车抵达苏州昆山。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正视疫情,江苏见事早、行动快,防疫和发展“两手抓”。零死亡、全治愈……常住人口超8000万、流动人口超2000万的江苏,精准研判、尽锐出战,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筑牢防疫“铜墙铁壁”。截至5月14日,全省631例本土确诊病例无一死亡、全部治愈,连续80多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
“关键还是一个早字。”江苏省卫健委副主任李少冬说,早在去年12月下旬,江苏已经关注到湖北方面疫情,开始部署全省启动发热门诊。率先建立大数据研判专班,开展数据分析和核查管控。截至5月5日,“苏康码”申领总数6835.26万人,其中入境4.4万人,顺利实现与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数据对接。
防疫不误发展。2月21日,以视频连线形式,短短半个小时,南京今年首批重点招商项目在“云端”完成签约,总金额超千亿元。“云签约”“云复工”“云招聘”……面对疫情影响,江苏科学精准施策,全面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截至5月6日,全省工业企业综合复工复产率达90.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94.9%。
清明期间,江苏产粮大县射阳千秋镇沙港村大型植保机在田间作业。新华社发(彭岭 摄)
春争日,夏争时。从无人机田间管理、机械化施肥,到“网络备耕”“绿色通道”保农资运输,疫情期间,全省日均投入农机装备10万台套以上,春耕备耕进度大幅提升。在南通、扬州、泰州等地,部分包田的外地种粮大户因疫情未能及时返回,通过远程委托代耕代种,实现“人未到,田已耕”。
直面冲击,江苏勤谋划、重实效,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在外来人口超户籍人口7成的昆山,年初率先推出复工专车、专列、专机,接外地员工平安回归、集中隔离、健康上岗。通堵点、补断点、解难点……更令企业家欣喜的是,当地政府梳理产业链“树状图”,“一链一策”主动对接配套企业,破解复工复产梗阻。
早在2月中旬,江苏省政府就发布“苏政50条”,随后细化为152项具体服务事项及指南。这个政策“大礼包”叠加支持中小企业、稳外贸外资、促进文旅消费等举措,已为企业减负超1000亿元。
加快落实技改补助、贴息、进口减免税等政策,引导中小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券,为纺织、文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展期续贷支持……一系列援企政策落地生效。一季度,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9%,新增贷款9213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617亿元。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累计为近7000家企业对接融资。
同舟共济,政府给力、企业努力,夺取阶段性“双胜利”。在“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封装测试行业龙头长电科技克服疫情影响,快速复工复产,一季度收入、净利润均创5年来新高。“目前订单充足、准备充分,有信心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公司 CEO郑力说。
政企合力,逆势增长的动能不断积蓄。江苏一季度GDP同比下降5%,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月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外贸进出口增长11%,总体向稳向上的势头巩固拓展。在“一带一路”重要支点连云港,一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到发188列,同比增加68.76%;中哈物流中转基地进出场集装箱同比增长24.92%。
城市回归车水马龙,工厂重现机器轰鸣,校园又闻朗朗书声……截至5月7日,江苏省重点联系的486家城市综合体、658家百货商场和近2万家便利店,复工率均超过98%,95%的高中和83%的高校已经开学,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3月9日,在南京新街口商圈,一家饭店入口处贴有“已恢复堂食”的标牌。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迎难而上,夯实“六稳”“六保”,以变应变掌握发展主动权
夜色中,平江路上的文创商铺陆续支起摊位,沧浪亭开始上演实景版“浮生六记”……天气渐暖,外向型经济大市苏州向内挖掘消费潜力,全方位打造“姑苏八点半”品牌,促进消费回补升级,释放文化磁场效应,火热的“夜经济”成为“姑苏繁华”的新注解。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外贸承压下行态势加剧,订单、供应链、国际物流等面临不确定性;市场需求明显疲弱,居民消费受到抑制,企业投资意愿不强……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占全国经济总量十分之一的江苏,以积极作为不断夯实“六稳”“六保”基础。
持续创新举措“稳”,精准对冲,全力以赴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5月9日,镇江五峰山长江大桥跨江铁塔上,6套5G通信射屏无线装置顺利安装,全国首个跨江5G基站建成。江苏计划年内新建5.2万座5G基站,一季度已新建并使用7302个5G基站,居全国首位。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南京4月重磅推出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四新行动”,其中300多个新基建及相关产业项目正加快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约千亿元。
“稳增长是当务之急、扩内需是关键之举。”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表示,新基建要支撑经济企稳运行、适度增长;新消费要优化消费供给,打造消费品牌;新产业要完善产业链条,构建创新平台;新都市要突出品质生活,增强城市韧性。
在位于宿迁激光产业园的江苏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工人在组装车间作业(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抓牢重大项目“牛鼻子”,江苏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优先供给,省委省政府领导挂钩联系、示范带动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截至5月8日,220个省重大项目中8成实现开复工。
释放消费升级“驱动力”,苏州设立“无理由退货”资金池,让消费者放心购物。全省各地财政共出资约5.7亿元发放各类优惠券。省发改委明确5月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景区,门票价格下浮不少于10%。“五一”期间,全省消费品市场累计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2.3%。
搭平台、破障碍、促升级,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扬州市联合京东、阿里、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提供入驻、仓储物流费用减免等多项优惠措施,助力出口转内销。针对内外市场标准差异,作为阶段性安排,江苏省研究允许国内生产的其他国家标准商品在国内销售。制定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争创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底线思维“保”,就业优先,千方百计兜牢民生底线。疫情期间,通过盐城市人社部门“线上求职”服务引导,盐都区吴徐村村民孙娟娟找到了一份家门口的工作,“上班只要10分钟,待遇比在外打工差不了多少。”
4月16日,苏州网师园夜游“遇见姑苏 游园今梦” ,当地夜经济火热。新华社发(刘振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六稳”“六保”中均居首位。江苏开放线上失业登记和常住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服务,开展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推出上百个工种的数字培训资源,供劳动者免费使用。今明两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不低于70%。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9.2万人,3月末登记失业率3.1%,未出现规模性裁员和失业现象。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疫情期间,老牌连锁餐饮企业老妈米线在苏州的31家门店全部歇业,200多名员工滞留,企业陷入困境。危急时刻,政府发放的稳岗补贴让公司负责人缓了口气,“一趟腿没跑,29万元稳岗补贴很快到账,解了燃眉之急。”截至4月中旬,江苏共发放稳岗返还32.3亿元,惠及53.3万家企业、800多万名职工,返还额和受惠面居全国前列。
“米袋子”“菜篮子”是民生的根本。今年以来,江苏层层压实责任,抓好农业生产,夏粮面积与去年持平,小麦长势近6年最好。3月末,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7.7%和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呈逐月回落态势。
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一场场“及时雨”滋润特困群体心田。7月起,江苏还将按照不低于5%的增长率提升低保标准,不断筑高保障底线。
江苏省省长吴政隆表示,只有兜牢民生底线,才能稳住阵脚,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只有稳住经济基本盘,才能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3月11日,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桥林厂区的工人在总装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临难不乱,锚定百姓福祉,不忘初心矢志为民谋幸福
五月江南,草长莺飞。南京长江大桥东侧,屹立江滩69年的金陵船厂正在搬迁,这段长江岸线腾出后,南京滨江风光带南岸将全线贯通。不惜重金腾笼换鸟,南京算的是一笔“大账”:生产岸线变生态岸线、创新岸线,厂区原址将打造总部经济和产业创新中心。
叩问初心,明所将往。江苏破除思维惯性、路径依赖,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各项任务,锚定战略方向,让高水平全面小康可知可感。
压力之下不乱方寸,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百姓幸福感。监测发现,今夏气温将偏高,太湖蓝藻暴发强度趋高。江苏早预警、早处置,将应急防控时间提前一个月。3月1日以来,由物联网构建的水质监测系统与打捞点、藻水分离站等实时联动,护航环湖城市“清爽”度夏。
好生态推窗可见,好生活开门可享。今年以来,从长江、淮河、大运河到海滩湿地,江苏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岸线生态修复,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在宿迁骆马湖、徐州云龙湖、盐城大纵湖……一个个水清岸美的生态之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PM2.5浓度同比下降8.5%,国省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消除劣Ⅴ类,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碳减排目标……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钱江表示,目前,江苏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近5年最好。
排除干扰不变靶心,全民参与筑牢防线,提升群众安全感。在石化行业,设备上一处微小裂纹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3月19日,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员工廖由伟巡检时发现一处裂纹,公司查证后立即整改并奖励2000元。微信随时举报、提高奖励金额、举报人匿名领奖……3月以来,泰州创新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制度,日均受理举报达130件,比原来一年受理量还多。
3月9日,在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左线隧道施工现场,中铁十四局的工程人员在进行管片吊装作业。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奖罚分明”,只为警钟长鸣。自去年“3·21”响水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江苏深刻汲取教训,以成绩每天归零、隐患无处不在的清醒认识,举一反三加强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管能力、责任落实等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安全水平。
真正把“痛点”变成“新起点”“转折点”。江苏层层压实责任、过筛重大风险、织密监管网络,探索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安全格局。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来,全省共排查问题隐患1.2万多个,关闭取缔企业2000多家、停产整顿近5000家。截至4月底,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大幅下降。
民生实事不打折扣,查漏补缺压茬推进,增强人民获得感。青石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在宿迁大兴镇周马新型社区,一期500套新农房即将交付。“楼上楼下,四室两厅,自己住一间,剩下做民宿。”村民马振军已等不及拿房装修,过上“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针对苏北农房这一突出短板,江苏在2019年改善10万户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完成10万户,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全部住进新房。早在3月中旬,300多个苏北农房改善项目就已开复工九成以上。一季度,江苏财政收入有所下降,但民生类支出仍保持增长。4月22日,江苏以视频会议形式开到乡镇,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谋划在新起点上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村里有了图书馆,洗脚离田的农民在这里读书看报;农村学校建起塑胶运动场,学生有了营养餐;标准化卫生室人员设施更全,小病不用出村……江苏建设城镇社区15分钟医疗、文化、健身、养老等服务圈,让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感受到生活有新变化。
4月15日,徐州市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云招聘”现场。新华社记者赵久龙摄
克难攻坚,始终应变求进,争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挖掘机挥舞机械手臂,水上勘察船昼夜不停……南通通州湾,206公里长的海岸线一派火热建设景象,正务实推进新出海口建设。
从烂泥滩变为投资热土,通州湾被激活的背后,是江苏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考量。在江苏各地采访,危中寻机、变中求进的强烈紧迫感随处可见。
抵御世界经济动荡,江苏以创造性工作争取超常规成果,保持战略定力推进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一笔生产性战略投资落地昆山,日企参天制药在苏州工业园新建最大眼科制药基地……随着中、英、日文版《苏州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首发,外商到苏州投资更加便利。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63.3%,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吃老本跑不出‘加速度’,不加油轰不出‘推背感’。”在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看来,越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越要尽最大努力、求最好结果。
在连云港,加紧建设的盛虹集团炼化一体项目,仅环保投资就达38亿元,力求打造“绿色标杆”;在无锡,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华虹半导体加快产能爬坡,新推出行业领先的90纳米BCD工艺平台……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培育壮大新动能。一季度,江苏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数、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8%、37.9%和17.6%。
抗击“逆全球化”暗流,江苏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强链补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一滴血,十分钟,通过检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抗体,倒推有无感染。这个“黑科技”试剂盒仅一周就研制成功,源于企业掌握了关键技术。“核心原材料自主研发、全部国产,保证了生产的持续性。”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林说,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单已排到7月底。
在江苏,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率先“突围”,带动相关产业回暖。“疫情也给了我们检视产业链短板的机会。”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张二震说,一些企业遭遇了关键零部件“卡脖子”难题。
2月1日,在江苏奇天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准备进行反应单元配液,抓紧生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攻关行业最“痛”堵点,江苏围绕高端纺织、集成电路、新材料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梳理出一批核心技术,集中力量逐项攻关。同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完善生产配套体系,提高产业链协同制造的自给率和保障率。
一季度,江苏5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9%,增速较1-2月提高22.8个百分点。3月,全省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长18.7%,一条“研发强、效益好、产业旺”的良性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应对前所未有挑战,江苏变发展堵点为改革发力点,激活“沉睡”要素、“蛰伏”潜能。3月25日,以产业用地分段弹性年期出让方式,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竞得一宗地块。这是“改革开放试验田”苏州工业园区又一全国首创,其灵活用地模式专为投入周期长、发展不稳定、技术变革快的新兴产业“量身定制”。
签约即发证、交地即开工,苏州最新推出21条首创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推出试行“产业定制地”等一系列组合拳。不少跨国企业高管表示,落户苏州,就是看中这里强大的基础设施、前瞻性的战略导向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从无锡出台76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到南京推动开发区“去行政化”,贴心的改革举措让企业信心不减。江苏近日还明确,从6月1日起,重大涉企政策必须有企业家参与制定,进一步增强涉企政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协同性。
因势而动,以大视野谋篇大格局。加快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等“六个一体化”,率先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和路径模式;创新打造高标准沿江特色示范段,持续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合作园区、基础设施等建设“一带一路”重点项目100个……江苏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叠加机遇,努力建好“长三角的江苏”“中国的江苏”“世界的江苏”。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表示,面对疫情防控和全面小康“大考”,江苏识危化难、砥砺前行,“比”中增动力、“学”中强本领、“赶”中争一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用过硬“双胜利”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