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关口前移 打“组合拳”:代表委员“支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警机制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的医疗系统经历了一次全方位考验,亦使公共卫生应急预警机制方面的不足充分暴露。近日,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将疫情防控关口前移,同时通过构建平台、中医介入等“组合拳”,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江滨认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积极参与,并在法治轨道下防控传染病,才是真正把传染病等疫情防控关口前移,让它少发生、不发生。
他建议,应将发布传染病预警的主体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区、市)政府扩大到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甚至地级市,为传染病防控赢得宝贵的时间,并建立问责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宁夏区委会主委戴秀英亦建议,建立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争取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展开相应救治工作;把全科医学纳入整个国家疫情防御体系中,发挥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控中的重要作用。她同时指出,“我们更需要的是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名代表委员还提出通过构建第三方平台、健全中医体制机制、利用新兴科技等手段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预警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终端产品已经普及与应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领域,公共实时通讯服务技术日趋完善。在这一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潞建议:构建第三方疾病(公益)预警报告信息平台。
李潞表示,该平台不仅是发现与防控流行性疾病的需要,也具备了网络基础和技术条件。这种平台主要是作为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及疾控中心信息体系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基层医护人员预警哨兵作用,利用该平台对新发且未知的疾病尽快提供一线一手信息资料。
同时,平台连接手机、电脑等固定和移动网络终端,采用网络大数据,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疫情后,迅速以多种形式发布和更新动态数据,供广大医护人员查询。
“从这次疫情防治工作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看到由于现行的疾病防御体系中,缺乏中医体制机制设置,影响了中医药的早介入、深度融合的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建议,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西医协作机制和救治机制,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体制机制;将中医药机构和人员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在国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设立中医科室或在相关科室中配备中医人员。
此外,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防治的学科体系,在公共卫生专业教育中,增设中医专业课程,培养中西医结合的公共卫生管理人才;加强中医医院的急诊科和感染科建设,提高中医医院应急能力水平,并纳入应急管理体系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在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看来,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在科技、工业、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并不充分。
针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人员配备问题,结合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院前急救处置实践,黄立也给出了建议。
“消防人员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的救治技能,有车辆和安置设备条件,可以成为重症病人转运和临时救治的重要力量。”黄立认为,此次疫情对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出了考验,赋予消防救援队伍院前急救职能,形成院前急救新模式值得探索。(完)(参与报道:李晛 张芹 张道正 郭佳 柴家权 孙博妍 胡耀荣 石羽佳)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