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助大山里贫困孩子圆上学梦
中新网宜昌5月14日电 题: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助大山里贫困孩子圆上学梦
作者 郭晓莹 董晓斌
“收到了您的爱心捐款,感谢您对我的爱心帮助……”“英子姐姐”刘发英站在小龙(化名)身边,手把手地教他在手机上敲下一段感谢的话,通过短信发送给大山外的爱心人士。
这是记者日前随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慰问、回访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小龙时见到的情形。
从2005年开始,刘发英以“英子姐姐”网名开展网络助学,创办中国首个网络助学网站,并首创全透明的“一对一”网络助学模式,至今已经持续运行15年,资助贫困学生3000余人,小龙便是其中之一。
刘发英在课堂上(资料图)受访者供图据小龙的爷爷介绍,2017年,小龙的爸爸因病离世,爷孙俩相依为命。一位爱心人士通过“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平台,每年资助小龙6000元(人民币,下同),至今已三年。
刘发英坐在小龙身边,耐心询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向小龙的爷爷确认资助款到账情况,并详细记录在回访反馈卡上。
临走前,刘发英与两名老师把500元慰问金交给小龙的爷爷。这笔慰问金由另一位爱心人士通过“英子姐姐”网络助学平台捐助,为疫情期间生活困难学生提供帮助。
刘发英到贫困学生家走访核实(资料图)受访者供图2005年至今,刘发英利用一根网线,凝聚海内外1900余名爱心人士,募集爱心善款2200余万元,帮助大山里的贫困孩子圆了上学梦。
“所有的学生,即使我们资助了20次,他也只有一个编号,就是说,只要我这个(账)本在手,你随时问我,我都可以告诉你是最真实的(情况)。”摊开一本《英子姐姐网络扶贫助学情况统计表》,刘发英对记者说。
表格上详细记录了受助学生信息、走访人和资助人情况、资助金额、汇款和领款时间,最后是受助人领到资助款后密密麻麻的签名,每一本差不多有20页。
刘发英活泼的教学风格受孩子们喜爱(资料图)受访者供图15年来,刘发英为受助学生送达助学金和物资、陪同志愿者家访等累计行程4.6万公里,写了20余万字的信息,建立了160多本网络助学资料。
“我们随时走访,随时把(学生)资料挂在网站上。”刘发英说,只要得到贫困学生信息,不论多远,她和团队成员都会到学生家去走访核实,并把助学款送到学生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刘发英没有从助学款中提取一分一厘的工作经费,还自费6万余元用于助学团队的开销。
今年1月至今,刘发英的助学并未因疫情而中断,共募得善款60余万元。直到5月中上旬,刘发英仍然在走访贫困生、核实资助款到位情况。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感到压力挺大,责任也更大。今年两会,她将针对山区教育扶贫问题、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和方法等提出自己的建议。
刘发英告诉记者,随着教育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团队及时调整方向,把助学扶贫对象锁定为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将之作为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一种有效补充。这些年,团队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走遍了长阳的154个村。
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在资助下完成学业,刘发英很欣慰。“真的,我确实觉得很值,再辛苦也值。”
“教育扶贫还有很大的空间,助学我肯定会一直做下去。有很多的事,只要你想做,总能做好。”刘发英说,自己不会忘记助学的“初心”,也不会放弃对助学的“执拗”。(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