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参与访谈。 李晨韵 摄
中新网杭州1月16日电(汪恩民 童笑雨)杭州互联网法院、阿里大众评审平台……万物智联互通时代,浙江在知识产权治理上,创新点频现。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提出,要加快对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浙江经验的梳理,打造浙江方案。
在魏江看来,知识产权问题是数字网络空间治理的核心问题。
“数字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多发、高发,侵权行为认定难度非常大。”他建议,对数字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治理,要从政府、市场和社会这三个治理体系入手。
其中,政府需创新知识产权司法和执法工作,完善部门间、区域间和跨境执法协作机制,推动数字网络空间的法治化进程。
事实上,在数字经济领域先行一步的浙江,早已开始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
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自2017年8月成立以来,成绩斐然:案件的平均庭审时间不超过27分钟;年人均办案量达到传统基层法院的3倍左右。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实现监管环节的全流程在线,做到精准定位、及时制止、查处网络违法违规。”魏江说。
此外,以平台企业自治为主的市场治理体系和多元主体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是魏江眼中对政府治理体系的有力补充。
他建议,要推动平台企业自治,可采用“确权——维权——用权”的自循环保护体系。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曾邀请阿里巴巴集团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杂志》上撰文介绍该集团在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实践经验。
“这从侧面说明,浙江经验正逐步走出国门,走向海外。”魏江说。
在推动公众参与知识产权共治上,魏江将目光着眼于互联网技术。
他以阿里巴巴集团建立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大众评审制度为例,指出相关部门可鼓励公众、权利人参与知识产权社会共治,并搭建平台,加快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响应速度。
魏江所言的,是2012年12月上线的阿里大众评审平台。其采用类似陪审团机制的多人投票和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实现大量纠纷争议的在线解决。
经过8年的迭代,阿里大众评审平台从最初判定纠纷事件的“调节器”进化生长成为了优化平台规则的“议事厅”。上线至今,主动加入大众评审队伍的热心互联网人士近490万人,累计完成超过1亿次的任务判定。
“如果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上开展,这样大规模的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活动是难以完成的。”魏江说,如果知识产权纠纷当事方不服平台或社会治理的结果,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寻求公权力救济,通过政府治理体系获得公平满意的结果。
“浙江的今天,是中国的明天。”魏江建议,要加快对数字网络空间知识产权治理浙江经验的总结梳理,为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浙江方案、浙江智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