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故事)北京建大尺度城市森林 百姓出门进园享绿色福祉
中新社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 于立霄)近年来,北京大尺度、大规模建设城市森林,把绿色森林种进城市,把公园绿地建在百姓身边,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享受更多的绿色福祉。
京城最大“绿肺”9月迎客
在京城东北部,一片新景跃然眼前:森林、花海、湖泊、梯田,蓝绿交织,清新明亮。这是京城最大“绿肺”——北京温榆河公园的一期示范区。
温榆河公园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划分为森林乐谷、梯田湿地、花溪锦田、活力东湖、探险森林五大景区,设置了松芸华盖、栖凤谷、凤鸣台、月影泉等20多处小品。
图为8月2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园区内荷花盛开。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温榆河公园将于9月正式开园,市民在园中可遍览山水林田湖草,还能通过AR科普系统的增强现实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成的温榆河公园叠加到真实场景中,观看和感知公园的多样化物种。
从绿起来、美起来到活起来
北京于2012年启动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突出大尺度、大规模建设城市森林的理念。5年时间,在平原地区栽下了117万亩森林,相当于为市民增加了110多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大小的绿色空间,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14.85%提高到27.8%,接近翻番。
平原造林工程使北京新增万亩以上森林23处、千亩以上210处,补齐了平原地区生态建设的“短板”,促进了平原和山区绿化的均衡发展,完善了首都的生态格局,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
图为8月21日,北京安南湿地公园内,游客在游玩。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北京注重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建设,加大规划建绿、拆违还绿的力度,丰台槐房、海淀唐家岭、通州宋庄、昌平北七家等一些过去的私搭乱建重灾区,通过绿化焕发新颜。
北京的百万亩造林工程,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湿地恢复,在拆迁腾退地、废弃砂石坑、沙荒地、坑塘藕地造林36.4万亩,许多昔日环境恶劣的地区呈现出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森林景观。
图为8月18日,工作人员介绍北京温榆河公园园区情况。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2017年,北京提出了建设“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第二年启动实施了新一轮的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为了提升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让森林绿地“活起来”,北京通过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和修复,实现新造林与原有林有机连接、互联互通,近年来形成千亩以上绿色板块40个、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6处。
到2019年底,北京森林覆盖率达到44%,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9.6%,森林蓄积量达到185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4平方米。
国庆前将再开放66家公园
北京不仅重视大尺度绿化,也关注城市角落、胡同街巷、老旧小区、村庄社区的绿化,关注市民身边的宜居环境、生活品质和生态需求。
目前,全市城市公园已经超过千个,建成“口袋公园”和社区“小微绿地”500多个,在建的2000公里长的绿道,将把这些公园绿地有机串联成一个健康网络。北京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已经达到83%。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绿心”,是北京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又一处城市公园,总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相当于3.8个颐和园。建成后,将成为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有生命力的城市地标。
目前,北京城市公园已超过千个,今年“十一”前,北京将再开放66家城市公园,让百姓在一草一木中获得更多的绿色福祉。(完)
【编辑:李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