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校院所大量的沉睡专利技术成果,如何“去库存”?
近日,江苏省首届专利拍卖季网络竞拍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线上平台正式“开拍”,2000多件高质量专利等待有心人去“拍一拍”。企业足不出户,只需在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线上平台在线操作,就可进行专利的议价与拍卖。
据悉,该拍卖季在9月4日之前实行“周周拍”,每周三、周五举行在线拍卖,所拍专利均来自高校院所。在首轮拍卖中,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硅微陀螺机电结合带通sigma-delta闭环检测电路”等5项专利成交,首日成交额20.5万元。
高校专利库存积压,拍卖或可解围
《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利运用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过去一年,全国总共有260391件专利发生转让,其中申请人为大专院校的有13853件,占比仅为5.32%,而专利转让大户企业的转让率占到70.93%。即便是作为科教大省的江苏,在高校专利持续增长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现实窘境:高校专利库存充足,有价值的专利却迟迟得不到转化,最终成为沉睡的知识财富。究其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市场信息不对称。
近年来,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聚焦“一平台、一中心、一体系”,加快全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已与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常态化合作,线上平台引入电商模式,鼓励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开设网上店铺800多个。今年6月,长三角科技成果联合竞拍让众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当天60项科技成果全部成交,成交总价1.34亿,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在江苏省科技厅成果处的指导下,重点面向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优秀科技成果征集遴选,共推荐10项优秀科技成果参加本次长三角联合竞拍。
两千余件专利,起拍总价2.38亿元
如今,江苏省首届专利拍卖季接过接力棒,继续推动着江苏高校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此次活动共收到来自江苏全省62家高校院所报名的近3年获授权发明专利2552件,经审查共有2329件发明专利进入本次专利拍卖季,其中高校专利2198件,占94.38%,科研院所专利131件,占5.62%,专利起拍总价2.38亿元。
通过多轮高价值评估和专家综合咨询筛选,这些专利被划分为四类,从2星至5星不等,其中星级指数为5星的专利116件。两千多件专利涉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能源与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
此次拍卖会活动按照专利征集、宣传推广、线上竞价、权属交割四个阶段进行,采取“网络竞拍+协议成交”的方式,在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线上平台开展。线上平台展示期间,已有24件发明专利以协议成交方式达成意向,意向成交金额599.1万元。
微信朋友圈促成的拍卖交易
本次专利拍卖季活动特别遴选了一批优秀技术经理人,组建了技术经理人服务团,全程参与本次专利拍卖季活动。
南京萃智医疗转化负责人胡鹏便是此次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经理人,在他的协助下,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澎立生物)拍下了南通大学的“一种基于量子点的多功能纳米 siRNA 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应用”专利。这项技术可用于模拟动物疾病模型研究,比如通过制造基因缺失在灵长类生物身上模拟关节炎等疾病,从而为医学试验与诊疗提供基础。而促成这桩交易,是从胡鹏发的一条朋友圈开始的。
从2018年10月份开始,胡鹏就开始做与医疗相关的技术推介,他对此次拍卖季尤为关注,收到专利清单后他就立即在朋友圈进行分享。澎立生物的负责人看到消息立即与胡鹏取得联系。借着拍卖季的机会,澎立生物在最短时间实现专利自主,同时融合技术实现创新。经与南通大学沟通协商,澎立生物最终以4万元的价格拍下心仪专利。
据了解,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融合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着力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培养。目前,全省已有超过3000名高校教授、企业技术人员进入“技术经理人”队伍,他们利用职业优势和信息优势,在挖掘产学研合作潜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实习生 季天宇 本报记者 张 晔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