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茅善玉:“云演出”意外收获新粉丝 戏曲艺术“要跟上这个时代”

2020-05-27 18:26:37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人物)茅善玉:“云演出”意外收获新粉丝 戏曲艺术“要跟上这个时代”

中新社上海5月27日电 题:茅善玉:“云演出”意外收获新粉丝 戏曲艺术“要跟上这个时代”

作者 许婧 戴立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观众密集的剧院剧场等文化场馆大多停止面向社会的公开活动。谈及因受疫情影响而尚未恢复的剧场演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剧协副主席、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在电话中坦言,剧团演员们都盼望早点回到熟悉的舞台,“但疫情期间的网上演出,让我们有了很多意外收获,收获了不少年轻的新‘粉丝’”。

抗疫期间,上海沪剧院的演员们仍然坚持每天练功。在茅善玉的倡导组织下,上海沪剧院多次通过网络视频,为热爱沪剧的观众举行了“云演出”直播,受到众多粉丝欢迎。

“当时很多人内心不免沮丧、担忧和恐慌,我们觉得作为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在这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大家送去欢乐和安慰,这样也能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让郁闷的情绪找到一个宣泄口。”茅善玉说,上海沪剧院举办的这些直播演出,增加了演员与观众网上交流互动的机会,很多年轻人也被吴侬软语的唱腔深深吸引,成为沪剧的新粉丝。

茅善玉表示,大家对这种形式的欢迎程度也出乎意料。这让他们认识到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也引发新思考:今后在剧场演出之外,也要善于运用网络,加强对演员和剧种的宣传,特别是要加强青年演员与观众的连线互动,这也是沪剧保持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一个新途径。

其实,茅善玉一直在促进这项工作。两年前的全国两会上,茅善玉提交了《出台扶持政策,促进全国地方戏曲电影拍摄》的提案,“很多支持举措都逐步得到落实”;今年全国两会上,茅善玉再次呼吁,新技术、新媒体要多关注传统戏曲艺术,更多提升戏曲传播力,为“小众”文化争取更多机会。

沪剧作为上海地方戏曲的传统“小众”艺术,已有200年的历史,至今仍在长三角一带拥有众多观众。上海沪剧院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茅善玉分析,沪剧所反映的题材扎根于百姓,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而沪剧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在于一代又一代沪剧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我们一定要跟上这个时代。”茅善玉举例称,去年大获成功的沪剧新戏《敦煌女儿》,通过反映上海姑娘樊锦诗坚守敦煌50年的人生历程,讴歌了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敦煌精神”,“从题材选择到舞台表现力,在很多方面为沪剧表演艺术的创新做出了新尝试。”

“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好戏和新戏。”茅善玉透露,继《敦煌女儿》之后,上海沪剧院正在排练新戏《一号机密》。该剧反映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隐姓埋名,用生命保护一批机密文件的真实故事。

“去年的首演感动了很多观众,但我们不满足,听取了各方意见建议后对剧本做了较大的修改调整,力争打磨出一部精品。”茅善玉说,这部戏争取在6月底前进入剧场演出,之后还要不断改进打磨,为庆祝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做好准备。

茅善玉感慨,疫情带来的很多深刻教训,是此次全国两会中委员关注的焦点,大家围绕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防范机制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希望能够尽快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弥补回来。(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