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保护孕产妇?政协委员建议建设孕产妇保健体系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院成为“聚集性发病”的高风险场所。疫情催生互联网医院挂牌运作给慢性病复诊等患者带来福音,但对于孕产妇而言,到医院就诊和分娩则是“刚需”。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正在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孕产妇作为特殊人群,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重点保护,她并提出,建设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孕产妇保健体系尤为重要。
徐丛剑委员提出了《关于提升妇婴保健专科医院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建议》。他认为,孕产妇,特别是妊娠晚期的孕产妇,活动能力受到限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一旦染上特殊的传染病,面临至少母儿两条生命。
身为产科专家的徐丛剑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期“居家隔离”导致运动减少,孕产妇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孕产妇本身是精神疾病高风险人群,比如产后抑郁症,对重大事件应激反应可能诱发其精神疾病。
在徐丛剑看来,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妇婴保健专科医院(或妇产科医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他告诉记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孕产妇因惧怕去综合性医院就诊增加感染风险,在发现怀孕后纷纷到妇产专科医院建卡进行孕期就诊,上海的三家妇产专科医院产科门诊量暴增40%以上。
徐丛剑直言,目前的妇婴保健系统难以适应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情况下的有效运转,孕产妇保健体系需要更为特殊的资源储备。
他在建议中提出,妇幼保健专科医院需培养员工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孕产妇保健专业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并建立预案,定期演练。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应对“易感人群”“密切接触人群”“感染人群”设置相对独立的区域空间,并配备符合传染病防治要求的设备设施,能够独立开展相关工作,并在平时就保持较为充足的应急资源储备。
徐丛剑表示,对于这些提升应急应对能力的改造、新建及设备设施的完善,政府应该予以资金与政策的保障与支持。他坦言,未来应该以更长远、更全面的角度看待健康事业的发展,健康理念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是否生病”,全民健康才是真正的社会健康。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徐丛剑表示,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但是避免“返贫”依旧任重道远,在“返贫”人群中,不少是“因病返贫”。他特别关注以“卫生扶贫”的方式,防止“返贫”。
徐丛剑直言,越是贫困地区,越应该注重疾病预防。他举例说,在贫困地区相对高发的宫颈癌,是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恶性疾病。徐丛剑认为,相比注射疫苗的费用,患者的治疗费用和劳动力的丧失,其实会给社会增添更多负担。(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