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我市中小学全面复课,持续了三多月的“全民云课堂”,完成了阶段性使命。目前,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如何利用好疫情下线上教学取得的宝贵经验和成果,开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新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特别是教育部宣布“停课不停学”之后,线上教学一夜之间成为疫情下开展教育教学的唯一选择。三个月的实践证明,教育信息技术在此次“停课不停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线教学经受起了此次疫情的考验,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也得到了检验。近日,市教育专班督导组进行的线上教学督导检查和调研,以及市教育局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无论从学生的学习频率、学习效果,还是从教师、家长的满意度等维度评价,我市的在线教学应该说都是可圈可点。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此次线上教学是在疫情发生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迅速普及和全面应用的,几乎所有学校都采取在线教学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尽管我们开展了全覆盖多轮次在线教学技术、技巧培训,但是网上开学第一天,大多数老师特别是年龄大的老师,可以说还是手忙脚乱。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在线教学的持续推进,大部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接受了在线教学的理念,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青少年学生们很快接受了线上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线上教学改变了教师和家长们对在线教学的认识和态度,从之前的观望和怀疑到被动实践再向逐步积极拥抱转变,对在线教育的价值、作用、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且初步培养了更大范围的用户习惯,这都是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留下的宝贵资源和“遗产”。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学校全面复课,在线教学将迎来从长期扮演的教学辅助阶段,到突击大面积应急应用阶段,再到下线上教学“双线”融合阶段“切换”的重要契机。但是,融合的过程并不会自然转换而来,“切换”会有阵痛,更会有冲突和博弈。复学后教学场景发生改变,采用传统课堂教学而弃用在线教学很可能会成为很多学校和教师的自然选择。因此,如果要向理想中的“双线”融合阶段转轨,事实上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调整思路“再出发”,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互联网+教育”全面深入应用,升级线上教学,保存常态化应用。
首先,要固化经验、升级创新在线教学模式,保持线上教学常态化应用,尽快形成线下线上教学“双线”融合的新机制、新生态。双线教学融合发展,并不是意味着在线教学在后疫情时代要和线下教学“抢班夺权”,而是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现在线下教学的班级授课制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信息化时代,这种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信息时代需要一种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泛在学习模式,而在线教育和教学从本质上更加符合这种模式的需要,然而,线下教学的真实场景又是在线教学无法比拟的,因此,“双线”融合教学是我们目前技术条件下的最佳选择。所以,各学校要建立线上教学应用的常态化应用机制,让在线教学在常态化应用中“在线升级”,利用好疫情期间已经培养出来的用户习惯,鼓励具备了更多技能包的教师能够更加自由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让线上线下教学实现融合互补。
其次,让疫情下在线教育的创新成果继续保持。一是让师生的“网友关系”延续,和谐师生的关系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疫情期间的老师,为了课堂高效、为了作业有效,与学生斗智斗勇,斗出了智慧,也斗出了“网友”。如作业中的创意表情包,一个“赞”的表情包,一个“熊抱”的表情包,让学生惊喜不已,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有课堂中的生活小照片,交流中的同理心话语等等,都使师生关系真正回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回到线下教学,老师要继续保持和学生的“网友”关系,深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学生可敬的师长,可亲的密友。二是让生活教育延续,疫情期间,老师树立了 “生活即教科书”的课程意识,疫情就是教科书,让学生明白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懂得感恩、情爱家国。回到线下教学后,我们依然要将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使教育和生活真正成为一体,做到“教育即生活”。三是让课堂继续翻转,线上教学让翻转课堂得到广泛应用,老师提前一天用“资源包”和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后问,先问再教”,使已有认知与明日新知提前进行概念交互和融合,收到良好效果。回到线下教学以后,老师要把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微课作为备课的一部分,提前推送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通过老师提问追问、学生展示回答、生生质疑互辩等形式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起到鞭策和督促的作用。四是让团队继续发挥作用,线上学习期间,老师为了方便管理,成立了学生学习互助小组,充分发挥了同伴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作用。有的学校成立了线上教学团队,教师之间的教学技术互帮、备课组内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科教研组内的每日教研分享,团队合作发挥得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回到线下教学,要继续发挥学生小组学习的功能,学校和学科教研组要建立一种有助于组内教师交流、沟通、合作与评价的机制和活动,让团队群体持续发挥作用。
2003年“非典”后,信息化迎来了大发展,此次新冠疫情,必然刺激教育信息化再次飞跃,在线教学是离我们最近的“未来课堂”样态,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和未来教育“邂逅”了一把,诸多不易的背后,有许多需要沉淀的经验和思想,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疼,复学后把线上教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丢了之。
我们已经触摸到了“她”,切不可让“机会”再次溜走,从而错失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王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