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石家庄5月17日电 题:全国人大代表郭素萍:疫情阻挡不了中国脱贫攻坚步伐
作者 李晓伟
“李老师已经‘走’了4年了,但我们一直在延续着他的路走。”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说。全年“基本不在家”的她,正进行着又一轮下乡助农。
郭素萍口中的李老师,是她的丈夫、2016年因病离世的李保国。他是一位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的林业教授,生前30多年如一日,通过科技助农,带动超过10万农民脱贫致富,被称为“太行新愚公”。
作为李保国团队核心成员,已是花甲之年的郭素萍仍在坚持前行,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如今,她的脚步遍布河北全省,每年在扶贫一线超过300天。
今年是一个特殊年份,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郭素萍的工作增加了困难。出行受到影响,她和团队自己租车,“成本高一些,路上的时间多一些,但农时不等人,耽误了就要影响农民一年的收入”。
面对疫情,郭素萍和团队需要做好防疫措施,为此,他们不进村,只在田地里风餐露宿。加之今年倒春寒天气多次发生,对农林果树的影响较大,郭素萍和团队的工作负担加重……这些都让她感慨,“今年更忙了”。
郭素萍在果园里。 翟羽佳 摄“但我们依然没有拒绝过一个农民的求助。”郭素萍说,即使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电话能解决的电话解决,电话不行的就用网络视频等手段,想方设法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建议加强林果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健全林果技术传播体系”“建议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农业企业的融资力度”“建议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恢复设置经济林专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三年来,郭素萍提交的多份建议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有些已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得到推进实施。比如,2019年以来,经济林专业已重返多所高校。
今年全国两会行将启幕,郭素萍说,她将继续建议本科专业目录恢复设置经济林专业,以此调动相关专业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还将提出京冀协同建设“雄安新区现代农业创新硅谷”和加强现代核桃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常年行走在农田林地,郭素萍见证着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效。“这些年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广大农民和果农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都在提高”。
“疫情阻挡不了脱贫攻坚的步伐。”郭素萍说,因为背后有强大的国家,还有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但她同时强调,扶贫是动态的,“防止返贫比脱贫任务一点也不轻松,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提炼再提高,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果,确保人们可以持续地脱贫”。
郭素萍说,现在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扶贫志愿队”已经拥有20多支分队、120多支小分队,服务河北全省。学生们也传承了李保国精神,“不是想着在高端刊物上多发一些论文,而是想多为农民做些事”。而李保国生前设想的建设178平方公里“太行山生态大花园”,目前正在进行中;保定易县还建起了370亩现代红树莓园,且已推出深加工产品。
“李老师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我还得继续写。”郭素萍说,林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扶贫是一项长期任务和工作,她将一直坚持下去。(完)
【编辑:张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