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科技创新支撑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疫苗的研发是一个有相对比较固定的程序且比较耗时的过程。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疫苗的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曾益新表示,中国的疫苗研发技术进步很大,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团队,目前已协调各方力量来组成疫苗的研发攻关团队,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全力以赴加快速度,在尊重科学、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短研发时间,力争早日投入使用。现在是五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加快推进。
第一条技术路线是灭活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生产出来以后进行灭活,灭活的病毒经过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后就可以用于临床试验。
第二条技术路线是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的最有可能作为抗原的蛋白,目前选的是S蛋白,通过基因工程办法大量生产,把它注射到人体,产生抗体,就有可能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
第三条路线是用腺病毒作为载体。用这个作为载体去表达新冠病毒的蛋白,就是S蛋白,腺病毒可以感染呼吸道,在呼吸道里面表达新冠病毒的S蛋白,S蛋白表达出来以后就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具有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
第四条路线是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都是把核酸或者是用纳米颗粒把它包裹,然后注射到人体里面。核酸疫苗进去以后,它可以表达出蛋白质,也就是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它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从而形成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抵抗力。
第五条路线是用减毒的流感病毒疫苗作为载体。已经有批准上市的减毒的流感病毒疫苗,在这个流感病毒上面,增加一个新冠病毒的蛋白,如果成功,就既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又可以预防流感。
曾益新介绍,目前,有部分项目已经进入到动物试验阶段。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启动疫苗的应急使用,以及应急审评审批的程序。在确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计最快在今年4到5月份可以有部分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或者是在特定条件下,争取进入应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