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8月20日电 (记者 刘鹏)从2011年初到2020年上半年,贵州投入水利资金2600余亿元(人民币,下同),开工建设大中小型水库426座,年供水保障能力达124.5亿立方米,工程性缺水逐步破解;治理病险水库1176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万平方公里;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2131万农村人口喝上安全水。
记者20日从贵州省水利厅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上述信息。
“有水难留”是贵州工程性缺水的现状,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事实上,贵州的水资源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179毫米,水资源总量达1062亿立方米,居中国第九位。然而,贵州的山地和丘陵占了国土面积的92.5%,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山高坡陡,有水难留,水资源利用率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雨多库少’,缺水原因在于缺工程”。贵州省水利厅厅长樊新中介绍,为破解工程性缺水短板,贵州抢抓机遇,相继启动了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等行动。
9年间,贵州累计投入水利资金2600余亿元,开工建设大中小型水库426座,其中大型5座、中型108座、小型313座,年供水能力达到124.5亿立方米。
屋外的水龙头拧开就流出一股自来水。安顺市大营村村民韦堂国看着清澈的自来水笑着说,现在再也不用去到1公里外的山林间挑水喝了。
图为贵州村民家中装上自来水。(贵州省水利厅供图) 刘鹏 摄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贵州,相继启动小康水行动计划、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着力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季节性缺水地区饮水安全不稳定、易反复、难管理等问题,让2131万农村人口喝上安全水。
作为中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贵州在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创新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率先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纳入地方法规,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
在贵州,凡是民众叫得出名字的河流都建立了河长负责制。数据显示,贵州全省4696条河流及草海共设有河(湖)长22755名。贵州水环境质量也持续稳定向好,2020年上半年,贵州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上升至98.2%。(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