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家最高荣誉礼敬“抗疫英雄”
■ 社论
这是一次致敬,也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召唤。
据新京报报道,为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中央决定开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
日前,在相关地区和部门反复比选、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1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3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其中,钟南山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为张伯礼、张定宇、陈薇3人。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国家对人民英雄的最高礼遇。作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成为建议人选,可谓民心之所向,当之无愧。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一般每5年授予1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时进行,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授予。”去年首次开展的集中评选颁授,属于“一般情况”,今年则体现的是“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授予”。
这也决定了,今年的国家最高荣誉颁授是相对特别的一次。这也是首次针对某个突发事件中的杰出贡献者颁出国家最高荣誉。
其价值指向性很明显: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防控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正是他们当中的功勋模范代表。
将国家最高荣誉及时授予他们,既是对他们个人的表彰,也是国家对为抗疫付出和牺牲的所有个体、群体的肯定,对抗疫精神的守护。
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应该让所有人对此有更真切的体悟。
而这次国家最高荣誉建议人选在抗疫中的表现,就是最鲜活的诠释:84岁的钟南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甘当“逆行者”,“让大家别去武汉,自己却奔赴一线”;张伯礼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身为渐冻症患者的张定宇,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带领金银潭医院干部职工共救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做出重大贡献;陈薇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他们在“战疫”中的表现,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他们的专业精神与担当品质,成了抗疫胜利的坚实支撑。这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不仅抗疫需要、疫后经济社会复苏需要,国家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局面,同样需要。
无论何时,一个国家都需要秉持公心和专业能力,以负责任姿态和行动全力把国家和社会推向好的方向的人。他们也理当得到应有的敬意和激励。
就此来说,这次国家最高荣誉“及时授予”,已然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因为,一个国家越是在遭遇压力和挑战之时,越需要凝聚敢担当、善担当的“精气神儿”,越呼唤各行各业的能人志士,以对国家与社会负责的态度,担负起该有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钟南山被建议授予“共和国勋章”,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这反映出,个中认可不仅仅是因其专业能力和付出,更是因为他基于专业素养的直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种更可贵的担当精神。对此予以旗帜鲜明地肯定和表彰,也契合国家对实事求是精神和“说真话”的鼓励。
总之,将国家最高荣誉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是一次致敬,也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召唤。时代需要他们,首先就要拥抱他们——拥抱他们的专业精神与担当品质。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