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庄滨滨 上海报道
7月1日,上海垃圾分类新规施行满一周年。
一年间,居民从不习惯到形成“好习惯”,居民区分类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
从分类实效来看,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69吨/日(同比增长71.09%),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同比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3吨/日(同比增长38.52%),干垃圾处置量15518.24吨/日(同比下降19.75%)。
即便是疫情期间,小区志愿者撤守,三分之二的小区依然能自觉分类、破袋投放,三分之一的小区有分类实效,足见垃圾分类正在从新风尚变成一道新风景。
居民自觉分类 智能化提升分类实效
每天清晨,家住浦东新区东方城市花园二期的居民林芸芸都会在散步时,把家里的垃圾提下去,分类投放到四分类垃圾桶里。“刚开始施行的时候,会觉得不习惯,现在不分类就别扭。”林芸芸说,在垃圾分类新规推行过程中,从一开始的志愿者引导,到后来形成习惯,离不开社区的宣传引导,再一个就是不断完善的分类设施。“湿垃圾破袋难,社区在湿垃圾桶安装了锯齿,还增添了洗手的水桶;干垃圾桶不够用,社区就增加数量等等,都让居民感受到变化。”
在徐家汇花园小区,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前,小区34个楼栋共有68个垃圾桶,不分类的后果是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小区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如今,小区的智能垃圾厢房设置了自动感应的垃圾桶门、感应式水龙头,下雨天,居民一手撑伞,另一只手即可扔进垃圾。垃圾厢房上还有一块智能显示屏,每天清运车过来称重之后,各种垃圾数据马上就会显示出来,垃圾分类的成效居民每天都能看见。
一年来,小区干垃圾量从37桶/天降到24桶/天;湿垃圾量从2桶/天提高到10桶/天;投放准确率从5%提高到98%以上;居民知晓率从30%提高到100%;居民参与率从年初10%提高到99%以上。
据统计,随着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热情高涨,居住区市民自觉正确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率达到95%以上,上海全市构建起市、区、街镇三级垃圾分类3万人志愿者队伍体系,38万人次参与分类志愿服务。
清运干湿分离 末端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前端自觉分类,如何确保中端清运不跑冒滴漏?末端处置更高效?在上海徐汇区,徐汇区收运作业公司率先开展垃圾分类收运试点,公司确定专车专用、认桶作业、台账记录、质量反馈等工作要求,按照“不分类、不收运”,督促服务对象做好垃圾分类收运。通过前期试点及不断增加收运班次,徐家汇地区实现垃圾分类收运全覆盖。
在沿街商铺分类收运工作中,由于沿街车辆收运比较困难,公司采用了电动双桶三轮车定时定点上门收运的模式,在做好垃圾分类收运的同时,有效杜绝垃圾桶游街现象。目前,徐家汇街道范围内18条道路、58家沿街商铺实现了上门收运全覆盖。
截至6月中旬,上海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完成规范化改造,道路废物箱数量明显优化至4万个左右且全面完成标识更新;规范配置了湿垃圾车1537辆、干垃圾车3077辆,有害垃圾车99辆、可回收物回收车239辆;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项目全部开工。
在垃圾分类末端处置方面,上海不断增加对分类垃圾的处置能力。目前,老港基地日处理生活垃圾约15000吨。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建设规模为焚烧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天,二期工程装备能力可日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全年可处理生活垃圾200万吨,发电约12亿kWh,厂房屋顶布设了2MW光伏发电设备,年发电量可达200万kWh。
干垃圾更干了,燃烧和发电的效率也大幅提升。据了解,每吨垃圾的燃烧热值从1700大卡提高到2300大卡,发电量从480度提高到550度。
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作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设计处理规模每天1000吨,其中餐饮垃圾400吨,厨余垃圾600吨。为了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在预处理阶段对餐饮垃圾与厨余垃圾中的油脂进行最大限度地提取,提取出的粗油脂纯度可达97%以上,经过加工后可制作成生物柴油,有效降低运营成本。除此之外,厂方引进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实现资源最大限度循环利用。
垃圾分类转入持久战 今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历数上海垃圾分类新政一年来的变化,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在“2020上海民生访谈”中用“加减乘除”来概括:加,体现在资源化利用实现增量;减,体现在干垃圾处置量减量;乘,体现在垃圾分类社会效益倍增;除,体现在环境污染点大幅减少。
对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邓建平坦言道,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依然艰巨。比如:针对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宣传还不够,单位分类达标率低于居住区,个别垃圾清运车辆还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此外,节假日延长投放时段、误时投放点管理、志愿者撤离后续管理等社会关注的问题依然有待深化研究,寻求突破。
邓建平表示,今年,上海垃圾分类工作逐步由攻坚战转入持久战,居住区(村)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力争达到95%,示范街镇力争达到85%以上。还要完善两网融合体系,完成6000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70座中转站和10座集散场标准化审核。并培育一批功能型资源化利用项目,确保低价值可回收物出路稳定,实现全覆盖回收、全品种利用、全口径统计。
在处置能力建设方面,据介绍,上海今年计划新增干垃圾焚烧能力2000吨/日,干垃圾焚烧总能力达到21300吨/日;新增湿垃圾集中处置能力1450吨/日,湿垃圾就地处理能力500吨/日,湿垃圾处理总能力将达到7000吨/日。预计今年年底可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