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雨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高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虽然是九零后,但她坦陈:“刚开始,我对直播简直是一窍不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过,最让她费心思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见屏如面,与学生有效互动,解决他们居家学习面临的问题。责任和悟性使然,很快,晓雨就摸索出一套当红“主播”的“必杀技”,她的课堂上有阳光,有音乐,还有契合天气和心境的配乐朗诵……课下,则是时时在线的陪伴和守护。因为“走心”,长长的网线反而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而晓雨也被她的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电台知心姐姐”。
“线下”走心、“线上”用心,只为网课更精彩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王晓雨
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下子让老师变成了“主播”。虽然是九零后,但王晓雨并不是“技术控”,对直播更是一窍不通。最开始上课,甚至要一边用电脑直播,一边让家人用手机旁听,生怕因为自己操作不熟练影响学生听课质量,经过一段时间才渐入正轨。
“学生时代就一直盼望,有一天能够不用到学校上课,在家上课就好了。但是,当我和学生都天真地以为梦想终于要实现的时候,没想到却是‘痛苦’的开始……”晓雨坦陈,此前万万没想到,在线课原来是这副模样:老师不仅要负责授课,还要叫学生起床上课。每天统计作业到大半夜,面对顽固抵抗的“个别分子”还要穷追不舍……
操心、受累也就罢了,还得不断面对学生的吐槽:“上网课比去学校还忙,打不完的卡、签不完的到、截不完的屏,还有抄不完的笔记。在家的每分每秒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晓雨说,最开始的一个月,师生都觉得难以适应,倍感疲惫,但又不希望“坐以待毙”,影响蹉跎时光,所以她就组织班委,商讨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的办法。
线上课程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首先反映了他们居家学习面临的问题: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自律性差、缺乏规划时间的能力等等。经过讨论,师生一起给出了应对的策略。比如,语文课前的十分钟,晓雨就会有选择地提前播放一些歌曲“暖场”——如果课在早上或下午第一节,她会选择动感的音乐帮学生赶走睡意;如果上课当天是阴雨天,她会选择阳光温暖的曲子,希望用跳动的音符为学生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同时,她还会针对不同的天气、背景音乐等,选择一些小文段进行配乐朗诵,希望能够利用这个契机向他们潜移默化地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举一出,着实拉进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他们亲切地称呼我为‘电台知心姐姐’,有些之前课上‘潜水’的学生互动特别积极,私下也愿意将自己在青春期面临的困惑与我交流。”对此,“知心姐姐”有点儿小兴奋。
针对自律性差和缺乏时间规划的问题,晓雨请来了班里做得比较好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同时采用小组积分制的方法,希望能够用集体荣誉感带动他们前进。
另外,晓雨所在的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鼓励、辅导学生发表文学原创作品,学以致用。作为九零后的语文老师,晓雨说,她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在柴米油盐中感受人间之烟火气,还能于文字之间体悟生命之价值,于笔墨丹青之间寄情言志。”
笔凝祝福,为爱发声,言传身教“爱”的教育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在全国各地打响,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作为青年教师,晓雨说,她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深刻领悟到了岁月静好的背后有如此多人在负重前行。虽不能到一线冲锋陷阵,但“声”援湖北,“艺”不容辞。
于是,她组织全班35名同学共同录制学生原创诗歌《黎明》,希望用爱的声音抚慰因疫情而阴霾的心灵,用微薄之力为战胜疫情筑造心灵堤坝。一如诗歌中写道的:“那燎原之势的赤红火焰,必将点燃整片苍穹”。作为年轻一代的工美“摆渡人”,她和她的学生们一起,笔凝祝福,为爱发声,播种责任,点燃希望。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晓雨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母亲。她说,“我一直认为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一个人即使知识再渊博,但如果不能对身边的一草一木怀有感恩之心,就无法切实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也无法将这一份美好传递下去。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我希望学生能够借助疫情期间与父母难得的独处时光,将藏在心底的那一份爱意表达出来。”
王晓雨为母亲修剪的鲜花
其实,布置这项任务之后,晓雨也有点儿担心,会不会有学生应付了事?所以,“母亲节”当天一大早,她就在班群发了一个文段并配以图片,以此“渲染”感恩气氛。没想到,学生在下面讨论得十分热烈,有讨教方法的,有主动展示的,还有些同学@晓雨,希望她也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怎么做的。
满载爱意的“母亲节”礼物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言传身教之重要。当然,晓雨也是早有准备——她为母亲仔细修剪了人生中第一束花。“时光不语,带走母亲美丽的容颜,我希望母亲以后的岁月能够像花一样精彩绽放。”晓雨如是说。而学生在这样热烈讨论的氛围下,也纷纷大显身手,陪伴自己的母亲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也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感恩教育。中国网记者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