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战争史,前沿科技往往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军事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未来的军事战争也在强烈呼唤AI与军事深度融合。
201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研发的“阿尔法”人工智能软件,在模拟空战中操控三代机击败了由退役空军上校驾驶的战机。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武器。
近几年,中国意识到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并注重新兴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在此背景下,南京摄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摄星智能”)于2018年9月成立。自成立以来,摄星智能便专注在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防务领域的应用,将最先进的算法模型与国防场景深度融合。
此前,人工智能在安防、零售、金融等民用市场相继应用落地,但迟迟没看到人工智能在军事场景的成熟案例。摄星智能如何敲开了军事领域的大门?军事场景与民用场景存在哪些不同?近日,亿欧科创采访了摄星智能VP张亚琦,与其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各具优势:美国在底层技术方面更具优势,中国在应用落地方面更胜一筹。尤其在民用市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更是风生水起。反观军事领域,人工智能落地却止步不前。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军事领域相对封闭,AI科技公司很难进入该领域。看似高冷的“军事领域”实则非常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奈何存在诸多障碍。
摄星智能VP张亚琦告诉亿欧科创:“以往军事机关想引进新兴技术时,多是以项目为先导。科技公司会根据需求提供服务,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可以看出,军事市场与民用市场之间存在着厚厚的壁垒。“壁垒”形成有两大原因:其一,军事领域相对特殊,科技企业无法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其二,军用市场与民用市场存在差别,科技企业的算法模型难以满足军事用户需求。
为了打破军事市场与民用市场的壁垒,摄星智能创始人兼CEO杨理想放弃了军工单位的工作,成立了摄星智能。不过,现实却泼了杨理想一盆冷水。
2018年正是人工智能市场泡沫破裂的时候,杨理想根本找不到创业启动资金。无奈之下,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与曾经的同事组建了技术团队。此外,摄星智能积极引进成熟的技术人才,公司的技术人员大多来自BAT、网易、MSRA 等一线互联网公司,拥有多年 AI 产品落地开发经验。
杨理想主动跳出体制,并积极引进技术人员,这种做法让军民市场的壁垒逐渐消除。同时,基于自身对军事行业的深刻理解,摄星智能决定以“军事作战指挥”为核心,不断开发核心产品。
经过两年的积累,摄星智能自主研发了防务领域的专用算法,并在2020年相继发布了“星智”算法平台和“星河”军事知识图谱。其中“星智”算法平台更是解决了当前军事智能应用国产自主开发环境缺失、基础算法模型重复开发、专用算法模型库空白等问题。
现阶段,摄星智能推出的算法平台让军事指挥系统 “能听会看”。但是,摄星智能的目标是打造军事指挥官的“大脑”。为了让机器主动思考,摄星智能还会准备哪些秘密武器?
从机械化、信息化到智能化,战争形态已经发展到新阶段,军事智能可能成为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要素。而且,军事智能化要渗透到军事系统的方方面面,如军队指挥决策、战法运用、部队控制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作战指挥”是核心。
在传统的军事作战中,作战计划仍靠人力来完成。当敌情出现后,作战参谋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来分析入侵的武器;然后,他们会根据我军武器、部队情况制定作战计划;最后作战参谋会预演作战计划,从而选出最优作战方案。
“有时,作战参谋制定作战方案可能需要花费1天时间。”张亚琦讲述道。很多时候,作战参谋为了想出更好的作战方案,会查阅大量资料,如军事网站新闻、军事书籍、武器装备图册等。
如果摄星智能想为机器安装“智能大脑”,辅助参谋智能分析军事情报,全面支撑“军事辅助决策”。那么,摄星智能需要整理海量数据,并为“智能大脑”建设“知识库”。
在8月1日“建军节”,摄星智能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星河”军事知识图谱,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语料数据库。
基于军事领域的特殊性,摄星智能的“星河”军事知识图谱是事件级知识图谱。以“美朝核问题”为例,“星河”军事知识图谱会按照一定逻辑整理该事件,并根据实体类别、国别、功能域分布提供相关知识图谱。
“星河”军事知识图谱链接https://starkg.starsee.cn/
相比国内其它知识图谱产品,“星河”知识图谱在防务垂直领域之数据规模、领域覆盖完整度、数据权威性等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能够更好地支撑防务领域智能应用开发。
“我们构建了包括12大类30小类100万实体的防务知识图谱,涵盖200余种防务实体类型、130余种防务事件类型、10万余军事装备实体数据,数据来源覆盖88个国家、7个语种、6个战场空间。”张亚琦说道。
由于摄星智能长期专注防务领域应用场景,且防务专用语料数据丰富。因此,“星智”算法平台相比其它算法平台还具有更强的领域专业性和更高的模型准确度,部分基础算法如领域知识问答、搜索、装备能力对比分析等算法准确率可达95%。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提供多种作战机会,提高作战决策的效率。”张亚琦兴奋地分享道。此外。“星河”知识图谱可与前期发布的“星智”算法平台配合,为用户提供灵活的技术模块选择,支撑用户在不同智能应用中的架构设计、开发、部署和落地,快速赋能防务领域智能化转型。
可以看出,“星河”军事知识图谱让摄星智能的产品结构更加完善。不过,AI与军事的结合刚刚开始,摄星智能接下来将会如何更好地推动军事智能化转型?
在冷兵器和机械化战争时代,“大吃小”是战场获胜的法则;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快吃慢”是战场制胜的法则。在超强算力的支持下,人工智能的反应速度远超于人类。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战争中最锋利的武器。
由于人工智能对国家军事国防领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各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落地情况。
2017年4月,美国防部成立“算法战”跨职能小组,促进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整个国防部应用;2018年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明确将人工智能视为国家间战略竞争的重要领域。
在国防军队建设方面,无论是机械化还是信息化,中国均与美国有着较大差距。由于人工智能将会彻底革新武器装备、作战样式、部队体制编制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引发深刻的军事革命。因此,人工智能将是中国军事弯道超车的最佳助力。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该规划表明,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可以加强国防实力,保证国家安全。
如今,摄星智能已经成功进入到防务领域,并衍生出多重服务内容。摄星智能已推出知识、情报、策略和反深度伪造四大领域产品解决方案。之后,摄星智能还将陆续推出情报、辅助决策等业务领域的智能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为防务领域用户提供一站式AI辅助决策解决方案和全栈技术产品。
此外,摄星智能与电科集团、航天集团、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数十家龙头产业、科研院所展开了深入合作,携手加速人工智能在防务领域的普及应用。未来,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摄星智能将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落地,让AI真正深入到防务行业与场景,推动防务智能化升级,为我国的强军目标贡献力量。
摄星智能,坚持秉承客户第一、结果导向的价值观,以“使用先进技术,铸就国防重器”为使命,从而实现“推动中国军工迈向新智元”的愿景。欢迎军工背景、人工智能及互联网领域有志之士的加入。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星河”知识图谱
企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