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疫情爆发,让血制品再次站上了历史舞台。作为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我国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取得良好成效。
近日,武汉发布消息称,武汉血液中心将建立「新冠恢复期血浆储备库」,推进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工作。由此可见,血浆的重要性无可厚非。
血浆作为提取血制品的原材料,是人体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离提纯血浆可以得到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三大类血液制品。
从行业发展角度看,未来在利好政策以及外延并购等因素推动下,血制品行业集中度会大幅提高,其投资价值也会同步提升。
众所周知,拥有高技术、高投入、稀缺性等特点的血制品临床价值非常高,加之受到国家监管,其技术壁垒更高,无疑属于优质赛道。
根据中检院数据显示,我国血制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在 320 亿左右,若剔除进口白蛋白,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的市场规模约在 200 亿左右。
细分产品来看,人血白蛋白、静丙、特免及凝血因子类产品的占比分别约为 62.5%、21.9%、10.6% 和 5%,其中白蛋白为第一大血制品品种。
数据显示,2019 年样本医院的血制品销售额合计约 75 亿元,其中人血白蛋白和静丙分别约为 38 亿元和 18 亿元。
目前,我国血制品行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供不应求、行业集中度低和寡头垄断格局等三大方面。
1、供不应求(库存周期)
自 2015 年以来,我国血制品行业经历过三次库存周期变化。2015-2018 年,由于「两票制」政策实施,导致库存积压;2018-2019 年,「两票制」影响逐渐消化,使得下游渠道减少,血制品企业加大去库存。其中,截止 2019 年底,白蛋白和静丙完成去库存;2019 下半年至今,由于新增浆站有限、批签发较慢等因素影响,导致整体供给提速受限,行业处于库存紧张、供不应求的状态。
2、行业集中度低
由于上游血浆供给不足和临床渗透率较低,我国人均血制品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从规模和效率对比来看,我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目前,国际血制品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全球年采浆量超过 5 万吨。其中,仅有不到 20 家血制品企业的美国采浆量占比约 80%,CR5 占据约 85% 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采浆能力超过 2 万吨,不仅可以满足本国需求,甚至有一半的血浆能以原材料或成品形式出售国外。
对比来看,虽然我国有 28 家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但是 2019 年采浆量仅有 9100-9200 吨左右。另外,国内实际血浆需求量超过 14000 吨,血浆缺口高达近 5000 吨。
可见,我国血制品行业不仅集中度低,而且供需缺口大。
3、寡头垄断格局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天坛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和泰邦生物为主的寡头垄断格局,四大龙头采浆量占全行业比重超过 60%,浆站数量占比超过 56%。
另外,博雅生物在收购丹霞生物后,也将进入「千吨俱乐部」,进入第一梯队。
从细分市场来看,由于白蛋白和静丙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常用药物,需求量巨大。因此,成为了行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根据 Insight 数据显示,2020 年一季度白蛋白批签发占比 59.31%,排名第一;其次,静丙和狂免批签发占比分别为 17.47%、9.22%。
白蛋白作为我国第一大血制品品种,已经得到多年的临床运用,长期在我国医院用药量中排名前列。目前,国内白蛋白市场规模约 200 亿,并且处于平稳增长态势。
2019 年全年白蛋白合计批签发 5166.8 万瓶(折合 10 g),增速达到 12.75%,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其中,进口白蛋白比例高于国产,前者达到 59%。
对比海外市场,我国人均静丙使用量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静丙是海外血制品市场的第一大品种,规模占比超过 50%。根据 MRB 统计,2016 年全球静丙市场的规模为 104.9 亿,2008-2016 年复合增长率为 15%。反过来,我国静丙近几年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而且,从适应症角度来看,我国静丙在神经类疾病为代表的多适应症方面,仍有很大开发空间。
静丙是我国第二大血制品品种,但市场规模仅有 70 亿,占比约 21.9%。
不过,在近几年渠道库存逐步消化和销售工作逐步推进下,2019 年静丙合计批签发 1207.9 万瓶(折合 2.5 g),同比增长 18.62%。加上新冠疫情助推,未来有望成为最具潜力、而且成长空间大的品种。
目前,我国有 28 家具有血制品生产资质的公司,其中上市公司有 9 家。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形成以天坛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和泰邦生物为主的寡头垄断格局,实力主要表现在浆站数量、采浆量、品种数量和批签发数据等方面。
截止 2019 年底,国内获批浆站数量 252 家。A 股市场血制品企业浆站最多的为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其中,2013-2019 年间,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的浆站数量增长最为明显。
从年采浆量来看,A 股上市的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以及在美股上市的泰邦生物均超过千吨。
其中,2019 年天坛生物的年采浆量达到 1706 吨,上海莱士达到 1230 吨,实力非常雄厚。
再从品种数量来看,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最多,各有 12 个品种。其次,华兰生物 11 种、泰邦生物 9 种,卫光生物、博雅生物、双林生物分别为 9 种、8 种、7 种。
对比一看,孰优孰劣可见一斑。
以白蛋白和静丙批签发数据为例。
从各企业静丙批签发数据来看,2019 年天坛生物占比最大(24.8%),其次泰邦生物 16.1%、上海莱士 12.5%、华兰生物 12.2%,四大龙头合计占比达到 65.6%。而且,批签发量同比均有所上升,市占率也基本保持稳定。
2020 年 1-5 月,静丙累计批签发量 628.01 万瓶,同比大幅增长 65%。前五月累计批签发份额最大的是天坛生物(34.4%),其次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和华兰生物分别占比为 17%、11.8% 和 10%。
再从白蛋白批签发数据来看,同样是采浆量较多的企业白蛋白批签发量也较多。
2019 年天坛生物同样占比最大(8.3%),其次泰邦生物 7.4%、上海莱士 5.1%、华兰生物 4.7%,四家企业合计占比达到 25.5%。
今年前五月,人血白蛋白累计批签发量 2729.81 万瓶,同比增长 67%。其中,进口白蛋白占比 67%、国产占比 33%。按企业来看,累计批签发份额最大的是泰邦生物(9.2%),其次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分别占比为 6.8%、5.1% 和 3.2%。
综合一看,血制品龙头公司的实力非常强劲。在当下竞争格局已经相对稳固的背景下,血制品行业大概率会继续保持强者恒强的局面。
总体来看,我国血制品行业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低和寡头垄断格局等特点。尽管对比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但是在新冠疫情的助推下,未来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投资角度来看,血制品无疑是优质赛道。那些浆站资源获取和管理能力强,而且品种和推广能力优秀的龙头公司,无疑能被投资者青睐。